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大陸游客追捧自由行 99%以上受訪者表示將考慮

時間:2011-06-24 09: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核心提示

  28日,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旅遊將正式啟動,第一批開放城市為北京、上海和廈門,各旅行社和準備赴臺個人遊的居民早已開始準備首日的旅行。赴臺個人遊有哪些具體要求?臺灣又有哪些值得深度體驗的旅遊線路?

  遊客追捧自由行

  99%以上受訪者表示將考慮臺灣自由行

  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旅遊的消息一經宣佈,立即引起廣泛關注。

  中青旅搶先推出國內首款28日出發的“臺北一地5晚6天”和“臺北+日月潭5晚6天”自由行的首發産品,短短兩三天時間收客已達50余人。中國康輝旅行社市場部項目主管姚堯表示,在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的消息宣佈不到一週的時間內,即圓滿完成收客工作。

  今年4月,中青旅自由行分公司就開始著手北京市場的臺灣自由行出行意願調查,從專業的角度為打造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臺灣自由行産品做準備,共獲取有效樣本4947份。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者對臺灣自由行表示“非常感興趣”,99%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很感興趣,稱一旦開放臺灣自由行,將會考慮前往。

  中青旅市場推廣部總經理葛磊説:“對大陸游客來説,臺灣沒有語言、文化的障礙,是自由行的首選目的地之一。”

  據康輝旅行社提供的資訊,公司組織的首批赴臺個人遊産品,價格主要根據遊客所選擇酒店的標準分為三個檔次,分別為經濟型酒店、舒適型酒店及豪華型酒店,價格從4280元到5280元不等。此外,康輝還向有個性化需求的遊客提供單項預訂服務,包括單訂機票或酒店。

  旅遊也要守規則

  在臺停留時間自入境次日起不超過15天

  “大陸居民要想實現個人赴臺旅遊,首先應當向其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辦理《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及個人旅遊簽注。”國家旅遊局港澳臺司副司長李亞瑩説,之後要委託本城市的赴臺遊組團社,向臺灣相關機構申請和辦理入臺相關出入境手續,並按有關規定,提供真實可靠的申報材料。

  據了解,國家旅遊局發佈的《關於開展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個人旅遊的通知》中並未寫明個人赴臺遊財産證明要求,只是要求遊客向委託的旅行社提供相關資料。

  但旅行社方面表示,應臺灣方面的規定,對遊客的財力證明要求沒有改變。中青旅負責人表示,年滿20歲以上成人可在年薪12萬元證明和5萬元存款證明中任選一項,18歲以上在校學生則無須提供財産證明。

  至於機票、住宿和在臺旅遊行程安排,可委託本城市的赴臺遊組團社代辦代訂,也可以自行辦理。

  個人赴臺的形式與組團赴臺相比,遊客更自由,行程更加個性化。但李亞瑩提醒大陸游客在享受旅行的同時,也要注意做到文明旅遊,遵守當地規定和風俗習慣。因為是個人旅遊,遊客更需要加強自我保護和安全防範意識,注意自身及財産的安全。

  據國家旅遊局發佈的《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個人旅遊注意事項》,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個人旅遊,在臺灣的停留時間自入境次日起不超過15天,並應在規定時間內返回大陸,不得在臺非法逾期停留。因自然災害、重大疾病等不可抗力因素而在臺逾期停留的,應及時通過臺方旅遊熱線電話報告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並在不可抗力因素消失後自行返回。如無正當理由在臺灣非法逾期停留且情節嚴重的,將被遣返並自行負擔相關費用,還將由兩岸相關機構依法處理。

  根據新修訂的《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對在臺灣地區非法滯留情節嚴重者,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自其被遣返回大陸之日起,六個月至三年以內不批准其再次出境”。

  此外,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個人旅遊,應當妥善保管個人的旅行證件,一旦發生遺失或被盜搶等意外,應立即通過臺方旅遊熱線電話報告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

  深度體驗臺灣遊

  臺灣業界針對個人遊推出了18條旅遊路線

  和赴臺團隊遊相比,個人遊是根據遊客個人的喜好安排行程,因此自由程度更高,旅行更偏向深度體驗。

  臺旅會北京辦事處主任楊瑞宗建議遊客,行程安排可以臺北、高雄、臺中等其中一個大城市為中心,向周邊輻射,一早出發乘坐火車、捷運或巴士到達一兩個目的地,晚上再回到都市,既方便又經濟。

  據了解,目前臺灣業界針對大陸游客個人遊推出了18條大城小鎮旅遊路線,分為北、中、南、東四大區域。比如,北臺灣以臺北為中心,有木柵—信義、平溪—東區、龍山寺—迪化街—西門町、金瓜石—九份—基隆、大溪—石門—中壢、六福村—關西—城隍廟這6條不同風格的線路。通過串聯大城和小鎮的方式,把臺灣最值得造訪的景致收入其中。(崔鵬 趙珊 陳一新)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張真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