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民進黨反兩岸經合協議陷窘境

時間:2010-06-23 08:4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商談進入收尾階段,目前海協會和海基會正積極安排舉辦第五次江陳會相關事宜,島內媒體和業者時刻關注進程。在這樣的氣氛中,民進黨卻緊鑼密鼓,準備組織10萬人,在6月26日走上街頭,舉行反ECFA大遊行。不過,隨著ECFA在島內的支援度越來越高,將“反對”進行到底的民進黨,自己把自己逼向了窘境。

  遊行反主流民意

  綠營對於ECFA的態度,一路走來倒是明確,就是“一反到底”。然而,隨著對ECFA增進了解,隨著大陸的善意不斷釋放,島內民眾和業者對ECFA的認同和期待卻是與日俱增。

  有島內媒體分析指出,綠營試圖把經濟議題政治化,但是由於ECFA非僅有利於臺商開拓大陸商機,更大有利於島內服務業,從觀光産業直到房地産均可能普受其惠。因此,綠營對ECFA的各種蓄意批判和否定就會落空。

  民進黨日前公佈的一份最新民調顯示,20.11%的受訪者支援儘速簽訂,以免被邊緣化;46.56%認為有完整配套後再簽訂。如此結果,已經讓民進黨的“反ECFA”遊行“未出師腳先跛”。

  但對於這樣的民調結果,民進黨依然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解讀。對此,《中國時報》短評文章指出,民進黨一再要求“公投作主”,但如果他們對自己作的民調都能“置之不理”,舉行“公投”真的能解決爭議嗎?用民進黨最喜歡的語言來説,這場遊行符合主流民意嗎?

  綠營很“糾結”

  或許是感受到了民意的壓力,民進黨已將遊行訴求悄悄調整為“反對一中市場、人民公投作主”,不再提“ECFA”。

  島內媒體解讀,此做法,顯示了綠營內部對於反ECFA也不見得有共識,仍存矛盾心態,但為了在“五都”選舉有主導議題,民進黨走到此,一時之間進退兩難。

  即將上演的遊行,綠營天王的態度顯然也有矛盾。

  民進黨中央此前表示,遊行當天將邀呂秀蓮、遊錫堃、謝長廷等天王出席,“五都”參選人也會全程參與。

  蘇貞昌雖然此次表態參與遊行,但仍未明確表達反ECFA的態度。呂秀蓮接受媒體訪問時也給黨中央碰軟釘子,認為還不清楚遊行內容,尚未決定參加。

  事實上,反ECFA、反“一中市場”,民進黨喊出的口號,讓綠營人士都很“糾結”。

  一邊反對ECFA,一邊包括前嘉義縣長陳明文在內的民進黨籍縣市長利用ECFA帶來的商機,競相爭取國際廠商在島內設廠;一方面反“一中市場”,一方面綠營縣市長卻接連登陸開拓市場,找出路。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蘇俊賓表示,民進黨 “根本就犯了邏輯上的矛盾”。

  究竟要反什麼

  一場反ECFA遊行,讓民進黨內部的矛盾一一浮現。一時間,民進黨內部的分歧以及在兩岸政策上表現出的兩面性,成為島內媒體關注的焦點。

  有媒體發表評論分析指出,在ECFA問題上,民進黨究竟反的是什麼值得關注。民進黨和綠營反對兩岸“大三通”,所以此時極力反對兩岸簽署ECFA者,除開“逢藍必反”情結外,更擔心ECFA提供的商機和優惠會轉移臺灣人民對兩岸和平發展的態度更趨正面肯定。另外,選舉的考量也是重要原因。“五都”臨近,民進黨需要製造話題和焦點,“公投綁大選”是其慣用伎倆。

  也有島內媒體分析指出,面對兩岸經貿現實是民進黨不可回避的議題,面對大陸市場機遇,該選擇閉鎖還是開放答案早已分明,若同意開放,又如何反對兩岸經貿走向制度化?如何拒絕ECFA可能提供的市場商機和關稅優惠?綠營在兩岸問題上表現出的兩種面孔,恰恰説明綠營面臨現實困境。“當綠營的縣市長先後踏上北京、上海、杭州行銷臺灣,甚至搶搭ECFA列車爭取國際汽車大廠到主政地設廠,即將發動反制ECFA遊行的綠營高層最好冷靜想想:在兩岸交流的歷史篇章上,除了留下‘逢中必反’,到底要為口口聲聲所愛的臺灣人留下什麼務實的貢獻?”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劉海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