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政要練就鐵齒銅牙 陳水扁群眾演説家

時間:2012-07-24 11:20  來源:福建日報

  臺大健言社是臺灣政治精英的搖籃(資料圖片)。圖片來源:福建日報

  要在臺灣政壇立足,口才是少不了的“利器”,因為無論是選基層鄉里長,還是民意代表,抑或臺灣地區領導人,演講或者辯論都是不可少的。而要練就一副鐵齒銅牙,光靠飽讀詩書不夠,口才訓練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了。國民黨發言人殷偉、國民黨最年輕的中常委黃執中等就都曾參加過海峽兩岸辯論賽。謝長廷、馬英九、趙少康則皆為臺灣大學健言社出身。同樣臺大畢業的陳文茜覺得奇怪:“人的聲音是用來唱好聽的音樂的,怎麼會有一群神經病每天找一個題目來吵架?後來發現從小立志加入這個行業的人,果然都比較出人頭地。”

  大學時代的辯論固然是牛刀小試,但有時也可一窺未來。兩位均以口才出眾聞名臺灣政壇的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吳敦義和臺中市長胡志強早在大學辯論賽上就正面交鋒過。當年,在臺灣政治大學的辯論賽之前,師生都看好胡志強思維縝密、口才流利,一定可以奪冠,不料那年政大東語系出了個吳敦義(吳後來轉學臺大)。胡志強曾回憶道,舌戰到最後,在他講完結辯,剛好也是吳敦義抽籤在他之後結辯,吳敦義論述完精彩的結辯,竟然糾正胡志強的某一個字發音,讓胡志強即使過了40年,仍記憶猶新。

  給大陸學子留下最深印象的應該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展開“破冰之旅”。他在北京大學等高校演講,不拿稿,侃侃而談,莊重又不失幽默,40分鐘贏得了多達15次掌聲。以至臺灣媒體對連戰的表現連呼“可惜開竅得太晚”。此前,在兩度與陳水扁爭奪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中,講求禮貌的連戰不會口出惡言,問答也顯得一板一眼,演講缺乏感染力,在民眾感召力方面長期居於劣勢,丟掉許多選票。

  與中規中矩的連戰相比,以第一名成績從臺大法律系畢業的陳水扁堪稱臺灣傑出“群眾演説家”。陳水扁演講的特點可歸納為:嗓子低沉而嘶啞,節奏緩急起落,聲嘶力竭。他講話喜歡以問句收尾,如“我們要當自己的主人,對不對”。他問大家答,現場極具煽動性。扁家貪腐案爆發後,面對一波接一波的貪腐醜聞,更是激發陳水扁把口才發揮到極致。2009年,臺北地方法院辯論終結,已經許久沒有開口的陳水扁,一口氣講了3小時40分還欲罷不能,從晚間9點45分開講,一直到淩晨1點25分才結束,現場所有人幾乎都累倒。

  也許是對口才極好、人品極差的陳水扁的失望,2008年“大選”開戰,儘管連馬英九都親口承認謝長廷口才比他好,但民眾已經對“口水型”的政治人物失去興趣。最終,講話不溫不火,像好學生一樣蒐集並背熟所有資料,然後清楚完整地表達想法的馬英九勝出。

  再來看看這個培育了眾多政壇大腕的臺大健言社,或許你就會明白,臺灣政治人物的口才是如何練就的。這些未出校園的學生們,辯論的題目已經不是“人性本善還是惡”,而是當下最熱門的時事話題,如“地方政府是否應自主發行彩券”、“是否應取消最低工資”等等。通過辯論比賽的參與,培養邏輯思考、語言表達能力,更使得平時埋首書堆的學生,將觸角深入社會各種不同的議題,增強對時事的掌握,傾聽各方不同的聲音,借此提升人文素養與思考廣度。這些學生畢業後,校園時期就練就的口才成為他們立足社會的一項重要能力。

  然而,作為臺灣第一女名嘴的陳文茜依然堅持“人的聲音是用來唱好聽的音樂的”。因為“現在辯論的訓練都是教我們如何把對方打倒,未來的訓練應該增加傾聽。聽懂對方,而不是扣帽子。兩個人邏輯不同,但是要承認對方的合理。選舉不太可能是健康的辯論,因為它一開始就準備‘消滅’對方。”在臺灣,作為政治人物很多時候就得為了辯論而辯論,如果你成了反方,無可奈何,也許就得為了反對而反對。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周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