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布會 | 新聞人物

國民黨黨史館第七次搬遷 內藏孫中山遺牙(圖)

時間:2012-06-18 11: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孫中山送給居正的親筆墨寶。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恆溫、恆濕,加上遠程監控、紅外線安全防護。這是國民黨黨史館比照臺檔案館規格,建置的文物安全防護。黨工打趣說,“這里比主席辦公室還難進去”。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莊伯仲表示,黨史館近期從張榮發基金會大樓搬遷到臺北市八德路中央黨部四樓,這是黨史資料第七次搬遷。黨史資料中,有許多是國民黨傳承下來的文化瑰寶,也是真實記錄,包括有“國民黨舍利子”之稱的孫中山遺牙、孫中山革命時所穿的一雙皮鞋、就讀香港西醫書院的成績單,以及蔣介石留學日本“振武學校”時的數學筆記本等。

  其它還有臺灣本土畫家李梅樹畫的《開羅會議》、張大千的《慈湖圖》等真跡。1910年孫中山在美國舊金山“少年中國晨報社”使用的歐式掀背書桌,木頭材質依舊完好如初,依稀聞得到楓木香氣。

  文物中的另一亮點,是國民黨中常會使用的簽到臺。歷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除了陳水扁外,包括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馬英九等都曾以毛筆簽下名字。

  莊伯仲表示,黨史館前身為黨史委員會,1930年5月1日成立于南京,之後因戰亂,遷移到重慶、南京,再到臺灣的草屯“荔園”、陽明山“陽明書屋”等。

  史料搬遷的過程就像是一部歷史。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表示,這些史料是當局在1949年1月15日在南京下關由軍艦載運到臺灣來,雖然帶出來的只有總數的5%,卻是最精華、最核心的文物;新的黨史館連同閱覽室,溫濕度都有控制,“是歷來黨史館最理想的環境”。黨史館預計8月搬遷完畢,不對外開放,但珍貴文物將定期在黨中央一樓的黨史資料館公開展覽。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李帥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