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從美臺軍售歷史透視臺地區領導人的“保護費”情結

時間:2011-09-22 13:28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據臺灣《聯合報》消息,美國政府昨日已正式通過國會三項對臺軍售案,包括F-16 A/B升級案、F-16飛行員訓練案及各型軍機零件採購案,總金額58.52億美元,遠超過原先預期的42億美元。根據已曝光的消息,不排除未來仍有售臺F16C/D戰機的機會。

  對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今日回應表示,美方的這一做法,嚴重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危害臺海地區和平穩定,違背其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承諾,損害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我們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眾所週知,臺灣的武器裝備主要來源於美國和西方少數國家,其中,美軍的裝備佔臺軍現有裝備的95%以上,是臺當局武器裝備採購絕對的大戶。

  美國對臺軍售問題由來已久。早在二戰接近勝利時,當時美國政府為了“扶蔣反共”,就向蔣介石政權提供了大量武器以幫助其打內戰。直至1949年國民黨退逃臺灣,美國對臺軍售60年來沒有間斷。據資料統計,在中美建交前的28年間,美國政府平均每年贈予、出售臺灣武器裝備和其他軍事援助達1億美元左右。

  隨著1979年元旦中美簽署《建交公報》宣佈建交,同年四月美國國會通過《與臺灣關係法》,美國政府向臺灣售賣軍火迄今已逾三十年,售武總金額超過420億美元。1982年8月17日中美雖簽署《八一七公報》,但始終未被美國遵守。三十多年來,中美兩國圍繞對臺軍售在規模、品質、時機等方面展開搏弈,其過程可謂波詭曲折,跌宕起伏。

  臺灣求購一直是美國對臺軍售的重要原動力之一。據報道,李登輝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後,大肆鼓吹“臺獨”與“兩國論”,借機大量向美國購買軍火,造成臺灣海峽出現五十年代以來最緊急的局面;民進黨陳水扁上臺後,立即向美尋求購買更大筆軍火,使臺灣島成為此時世界上最活躍的美國軍火消費地區之一;馬英九接任後,也曾多次公開向美求購F-16C/D戰機……為何臺灣的主要政治力量都挺軍購?難道藍綠陣營會天真地認為,購買了F-16C/D戰機就會獲得與大陸進行對抗的資本,實現兩岸軍力平衡?當前對臺軍售話題再度爆發,與美國國內即將來臨的選舉,以及兩岸關係和臺灣島內政局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顯示出各種政治力量和利益集團正在激烈博弈。

  縱觀臺灣地區歷屆領導人,為了“牽制”大陸,改變臺海地區戰略態勢,拉抬美臺軍事關係,不惜一次次花重金向美國求購武器。準確地説,臺灣是在向美國交一筆筆昂貴的“保護費”。

分享到:
編輯:李帥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