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灣首富郭臺銘:鴻海接班人不是我的子女

時間:2010-11-08 10:29   來源:央視—環球財經連線

  郭臺銘,1950年出生於臺北,祖籍山西省晉城市。1974年,郭臺銘創辦鴻海塑膠企業,1985年創立富士康,三年後,富士康進入深圳,並逐步從百人小廠發展到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商。2010年,郭臺銘被“福布斯富豪榜”列為中國臺灣首富。

  郭臺銘——誰獲取了最大的利潤?

  2010年7月12日,富士康一位年輕的大學生跳樓自殺。這是富士康一系列自殺事件中最特殊的一起,原因是他丟失了一部iPhone樣機,巨大的壓力讓他選擇了自殺。

  一時間,富士康再次因為蘋果而揚名,“血汗工廠”“殺人工廠”的字眼,又一次大面積出現在各大媒體的顯著位置。

  蘋果公司也首度作出回應:“我們要求所有的供應商尊重每一位員工”。

  喬布斯也多次表示“富士康是iPhone工廠,但絕非血汗工廠”。

  為什麼一部樣機會引發如此震動,有媒體引用富士康方面的話表示“丟失樣機有可能丟失蘋果訂單,它涉及幾十萬人的飯碗”。根據蘋果公司的業績報告,第三季度,iPhone手機賣出1410萬部,集中大多是iPhone4。有報道稱,富士康每天生産14萬部仍供不應求,如果丟失這個訂單,對富士康的影響可想而知。

  但與此同時,富士康還不得不面對一個很尷尬的數據,《紐約時報》對iPhone4供應鏈進行了解剖, 一台iPhone4蘋果公司獲利360美元,而代工企業只有6.54美元。

  這組數字的巨大落差,全球最大的電子産品製造商富士康掌門人郭臺銘又是怎麼看的呢?

  芮成鋼:像我手裏拿的這樣一個iPhone,在中國用的iPhone應該都是在富士康生産的?

  郭臺銘:對

  芮成鋼:我就很好奇,您跟喬布斯本人肯定認識,你們合作這麼多,是他們蘋果先設想出這樣一個完美的産品,包括手感、觸覺各方面,然後問你能不能做,還是這個過程你是和他一起來開發的,你告訴他sdif(音),我們目前的技術水準模具各方面達到什麼樣的水準,給你一個設計空間或者一個範圍區間之內,你們是怎麼合作的?

  郭臺銘:這個裏面可能牽涉到一些商業的秘密,我在這裡不方便針對一個客戶或者是一個産品,當然牽涉到一些我們彼此之間合作的商業秘密,我不好在這裡説得比較清楚。

  郭臺銘:這個需要雙方一定要有一定的水準,才能夠溝通,把這個要求精準度做出來。今天是一個設計者跟製造者之間,是一個互動,不是一個單純的被動

  可以做到這麼薄,玻璃耐摔,這個硬化的處理就是一門學問,所以彼此在這都有貢獻,可是這個東西的創新是人家的創新,我們只是在製造技術上創新,所以他們有他們的應得的利潤,我們有我們該賺的利潤

  芮成鋼:不是説像媒體傳説的那樣,價值鏈的大部分都被品牌擁有者,被蘋果拿走了,留在中國的只是一小部分。

  郭臺銘:其實大家想蘋果牌在中國代工費多少多少美元出來,他都紙箱都在中國買的,除了幾個重要的晶片不在中國製造,其中很多零件都在中國製造。

  從我製造業的觀點,製造業可以帶來的整個附加價值不是只有他付給你的工錢,是所有産業鏈過程中,今天他要運輸出去,他的車子、飛機、輪船,這些東西可以累積中國幾千億美金的外匯,我想這些東西都是製造業所累積出來的。

編輯:吳斌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