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將迎2500歲生日 書記稱紀念日不辦慶典活動

時間:2015-09-28 07:04   來源:澎湃新聞

圖為揚州新地標萬福大橋。

  “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今年是揚州建城2500週年,9月29日,揚州城將迎來了她2500歲生日,揚州如何慶生?感恩歷史,感念先賢,彰顯先人先賢之德,重塑昔日輝煌。中新網南京9月27日消息,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説,揚州城慶紀念日不舉辦慶典活動,“定城慶是為了促發展,辦城慶是為了辦實事,迎城慶是為了提素質,抓城慶是為了推動全年各項重點工作。”

  揚州,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座通史式的城市。西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邗溝,築邗城,是為揚州城的誕生,隨著2500年歲月的流淌,揚州幾度興衰、數度輝煌,但始終生生不息。其核心是揚州的文化,文化是揚州城市的“根”和“魂”,也是揚州人的底氣和自信所在。

  9月27日,記者走進揚州就感受到當地老百姓的喜悅,滿城歡聲笑語。當日,先後探訪了揚州新建的西部交通客運樞紐、文昌路西延工程、吳王夫差廣場(主城區活水工程)、揚州市民中心、東區新建體育園、廖家溝中央公園、馬可波羅花世界主題公園、新建萬福大橋等一批城建重點工程。看了這批工程第一感覺揚州變大了,今天的揚州已經形成“一體兩翼”、“一核多組團”大揚州格局;第二感覺當地政府投入體量大;第三感覺都是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再有就是揚州人敬畏歷史,為先賢歌功頌德。

  記者現場看到,總長60公里、橫貫東西的城市主動脈——文昌路全線貫通。一條文昌路,拉開了揚州城市“一體兩翼”發展的大框架,也記載了改革開放以來揚州城市的建設史。文昌路,這是一條古今交融的人文大通道。它,見證著揚州城的歷史變遷,一直有著“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的佳話。今天,在這條城市新主軸線上,既有古城風韻、新城氣派,又有湖光山色、田園風光,向世人展示著古今輝映的新揚州。

  登上新建通車的萬福大橋塔樓俯瞰,南面的長江和夾江,北面的邵伯湖和高郵湖,壯闊的江淮生態大走廊一覽無余;江都老城和揚州古城,廣陵新城和生態科技新城也都盡收眼底。這座橋橫跨淮河入江水道主河道廖家溝,全長664米,主跨188米,橋型融現代美與古典美為一體,總體風格為亭臺樓閣,設計獨特新穎,造型古樸典雅,與揚州城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厚重氣質相得益彰。

  再到吳王夫差廣場,吳王夫差廣場位於官河和邗溝河交匯處的西北側,佔地面積約6000㎡,現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吳王夫差廣場以紀念建城先驅吳王夫差為主題,在設計風格上融匯了豐富的揚州古典元素,並輔以現代的建築加以表現。現場看到,廣場入口的復古牌樓和高達8.8米的吳王夫差雕塑相呼應,廣場中央如星河貽貝的27塊頑石上刻有大運河沿線的27座城市,寓意著大運河開鑿後南北文化交融,民族融洽的偉大功績。16座印章石柱鐫刻運河遺産中揚州段包括邗溝故道在內的6處河道及10個遺産點,凸顯揚州作為運河之都在整條運河的歷史、經濟、文化方面的中心地位。“吳王夫差廣場彰顯了先人先賢之德。歷史文化積澱通過文化廣場直觀地展示出來,對後人也是一種教育。”工作人員説。

  有著2500年建城史的揚州,昔日輝煌正從歷史書中走來,猶如一幅多姿多彩畫卷生動地展現在世人眼前,現代化的建設成果讓老百姓享受到了福利。尤其是揚州在民生工程上舍得投入。正如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所言,以敬畏之心看城市,以敬畏之心看百姓,以敬畏之心看歷史,一切圍繞“人”做文章,多為老百姓辦實事,所有工作和事情都要既對得起前人,又對得起今人、對得起後人。

  揚州在“十二五”期間城區10億元以上的項目達到了57個,去年全市建設工程招投標發包量達到1200億元;産業項目建設方面,揚州每年新開工10億元或1億美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50個、重大服務業項目40個;民生項目方面,投入區域供水45億元、“八老”改造170億元、“不淹不澇、清水活水”100億元、被徵地農民轉換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50億元。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