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信 箱       vip會員        天 氣   
字號:
[臺商故事]刀 劍 癡

  時間:2007-12-26 10:43    來源:央視國際     
 
 

  美國海豹突擊隊是世界上最為神秘、最具震懾力的特種作戰部隊之一。美國軍方對外披露的消息是,全美軍只有200多名現役海豹突擊隊戰士,全部都是通過極其殘酷的軍事訓練篩選出來,個個身手不凡,被譽為美國軍隊裏精英中的精英。海豹突擊隊員的身份極其神秘,外界很少有人知道他們會在什麼地方執行任務以及在哪進行訓練。2002年4月的一天,海豹突擊隊的一位教官突然出現在中國遼寧省的大連市,這位名叫JamesWilliams的人,精通武術,專門負責指導海豹突擊隊員近身格鬥的技巧。他此次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帶有一個特殊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一個英文名叫PAUL CHEN的人,造一把適合海豹突擊隊員使用的佩刀。

  採訪陳朝波:一般來説,平常他(特種部隊)還是使用槍支,但是有時候會有突發狀況,比如故障,比如手上剛好沒有槍支的時候,這時候他最後保命的,靠得住的就是刀。

  給美國海豹突擊隊員用的刀,為什麼會千里迢迢到中國來尋找造刀的人?這個PAUL CHEN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這位美國教官為什麼非要找他做刀不可?他到底要做一把什麼樣的刀?

  採訪陳朝波:他要求這把刀的特性,就是得變成你肢體的一部分,然後你拔刀的這個瞬間,是非常自然的。即使在黑夜,伸手不見五指,都能夠在剎那間拔刀攻擊。

  由於海豹突擊隊經常執行十分危險、艱難的任務,使用的軍刀和一般的軍刀有很大的區別,刀具不僅要求尖銳鋒利,而且還要有很強的攻擊性,能夠在近身格鬥中發揮出足夠的威力,不論劃、砍、刺、挑,都能輕易地從各個角度對敵人進行攻擊。教官要求的軍刀,已經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就連美國一些著名的刀具企業也不能製造出他理想中的刀。那麼,這個PAUL CHEN又是何方神聖?怎麼能夠讓這個美國教官親自到中國來找他造刀?他究竟能否造出符合海豹突擊隊要求的刀呢?

  一年之後,這個神秘的PAUL CHEN為海豹突擊隊設計的刀做出來了。然而,這把專為海豹突擊隊打造的軍刀,看上去毫不起眼,似乎跟普通的水果刀沒有太大區別。這樣一把看上去平平無奇的刀,能夠獲得美國海豹突擊隊的認可嗎?

  採訪陳朝波:他收到貨,做了所有的檢查測試,然後他發了一個email告訴我,他很滿意,很感謝。

  這把和普通的水果刀外型差異並不大的刀,究竟有什麼獨特之處,能夠獲得海豹突擊隊的高度認可呢?這個神秘的PAUL CHEN究竟有什麼造刀的秘訣呢?

  留白:刺木板,劃紙,扔飛刀,削紙

  沒想到,這把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刀竟如此鋒利,隨手輕輕一劃,就能劃開幾十頁紙。不用費什麼力氣,就能刺穿厚達1釐米的木板。如果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這把刀和普通的刀有著許多不同之處,而最獨特的地方就在於,它是專門為近身格鬥設計的,設置的所有的細節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怎樣更好地攻擊敵人。

  留白:刀特寫 字板:學名:必殺刃,海豹突擊隊專用刀具。用途:近身攻擊 防衛 特點:堅固、銳利、出刀速度快

  在近身格鬥中,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攻擊到對手,就能佔據絕對的優勢。因此,拔刀的速度致關重要。由於特種兵一般都是在非常緊急的情況下才用刀,從拔刀到完成攻擊的時間,一般要求不能超過1秒。因此,這把“必殺刃”,刀鞘上沒有任何卡鎖或皮扣,就是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拔刀。為了保證在拔刀的一瞬間就能進行攻擊,這把刀在刀刃前端設計了一個很大的弧度,使刀在拔出來的同時,就能順著手臂的方向進行攻擊,而弧度越大,攻擊面也越大。另外,與很多軍刀不同的是,這把刀的手柄上沒有設置護手,是為了在近身格鬥時,刀可以隨意反轉,使用起來更加方便。由於海豹突擊隊經常要在夜間執行任務,因此,為避免意外傷害,這把刀也有特殊的設計。

  採訪陳朝波:像這把刀,這邊它有一個小缺口,看起來像瑕疵。它其實不是,它的功能就是説,如果在半夜伸手不見五指的時候,靠刀背這個三角碰到這個槽,滑到定位的時候,你可以把刀子安全的放到鞘中。

  這把耗費了一年的時間才打造出來的軍刀,採用上等的高碳不銹鋼製成,刀刃長185毫米,刀背的厚度達到6.5毫米,而前端更是有一個明顯的梢度,使刀在前刺的時候具有極強的穿透力。為了能把刀握得更實,刀的手柄上佈滿了很澀的顆粒。握到手發疼時,也就表示刀握得最緊。所有這些細節,都體現出設計者對刀具製造深厚的功力和獨特的見解。那麼,造出這把刀的PAUL CHEN究竟是個什麼人?他造刀的功力怎麼會有如此了得?實際上,PAUL CHEN的中文名叫陳朝波,來自臺灣。雖然看上去貌不驚人,在國際上卻是一位聲名顯赫的刀劍鑄造大師,和刀劍已經打了40多年的交道。在熟悉他的人眼中,陳朝波就是一個“劍癡”,而不了解他的人,都覺得他是一個怪老頭。他的“癡”和“怪”,在業內是出了名的。説到“癡”,一個50多歲的男人,居然每天都呆在刀劍堆裏,甚至在晚上休息的時候,還時常與自己收藏的刀劍同床共枕。

  採訪陳朝波:天天抱著睡覺,那是很自然的事情。應該講像睡不著了,看看放著,然後睡著了醒著,真的是像怕它跑。

  説這個人“怪”,他還真是挺奇怪的。自己費勁心血為海豹突擊隊造出了一把好刀,如果將它大量生産,一定會受到很多刀劍收藏者和軍事迷的喜愛,肯定會大賺一筆。可這個“怪老頭”卻銷毀了製造這把刀的模具,併發誓再也不做這把“必殺刃”,就連他手下的員工對此都難以理解。

  採訪高玉君:陸陸續續有一些人找我們來做,甚至有的人出很高的價格,利潤也不錯,但是陳先生還是堅持一支也不再做了。

  採訪陳朝波:軍隊使用的這些刀,它的目的是這個打打殺殺。在老百姓這邊的刀劍,其實它有更深的含義,它裏頭有它的精神意含和深遠的文化。

  陳朝波説,殺人利器並不代表就是好的刀劍。一把好的刀劍真正的精髓實際上是背後隱藏的文化。可話又説回來,陳朝波為什麼會對刀劍癡迷了40多年?他又是怎樣走進了刀劍的世界呢?陳朝波向記者講述了他和刀劍結緣的故事。

  在古代典籍和武俠小説中,一把好的刀劍往往是權力和正義的象徵,所謂紅粉贈佳人,寶劍贈英雄。只有心中充滿了正義感的英雄俠士才配擁有最好的刀劍。兒時的陳朝波對小説中的“大俠”十分崇拜,對“俠義”二字最初的理解,也正是來自小説裏大俠使用的刀和劍。

  採訪陳朝波:心裏頭不覺得那是假的,覺得那都是實實在在存在在那個地方。所以有時候到山邊走走,就會想是不是哪邊有個山洞,裏頭可能有個大俠在那裏練武功。因為畢竟沒有走進深山,也沒有找到大俠。

  儘管沒有遇到書中所描寫的大俠客,但陳朝波卻通過自己的外公,接觸到了真正的刀劍。由於陳朝波的外公喜歡收藏各種刀劍,陳朝波從小就愛纏著外公給他講每一隻刀劍背後的故事和來歷,在外公身邊盡情享受著刀劍帶給他的樂趣。

  採訪陳朝波:我的童年沒有玩具,我的玩具就是這些刀劍。我第一次嘗試自己做刀,就是小學二年級、三年級那時候。假日、休假的時候,自己學著做。

  長大之後的陳朝波,對刀劍越來越癡迷,四處尋找、收藏各式各樣的刀劍,並逐漸做起了買賣刀劍的生意。就當陳朝波準備把刀劍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時,家人對此卻提出了強烈的反對,他們一致認為陳朝波賣的刀劍,是傷人工具,是兇器,會威脅到社會的治安。因此,陳朝波做的所有關於刀劍的買賣,都是瞞著家人進行的。

    採訪陳朝波:直到我們第一次,就是開了一個舖子賣刀。我父親來了,來了之後,他看一看,他沒有講什麼話,他就回家了。他跟我媽媽講説,你帶你兒子去看醫生,他瘋了。過了一個月,我父親又來了,看一看,回去了。賣的不錯,東西都換新的了。跟我媽媽講説,不止你兒子瘋,很多人都瘋了。

    家人認為陳朝波“瘋”了,但不論他們怎麼反對,也絲毫沒有影響陳朝波對刀劍的熱情,他依然整天沉迷在刀劍的世界裏。然而,那個時候的陳朝波,儘管對刀劍十分癡迷,但他所做的也只是普通刀劍的貿易,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上好的珍品。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陳朝波收到了來自英國皇家軍械局博物館的邀請。在這個博物館從不對外人開放的地下室裏,陳朝波見到了上萬支不同民族、不同年代、不同風格,並且從未對世人展示過的刀劍珍品,很多刀劍都是只有古籍裏才有記載的傳世之寶,每一支都價值連城。

    留白:古刀劍的圖片展示

    採訪陳朝波:我在那邊三天,我三天都沒有睡。我完全睡不著。晚上躺著,眼睛一閉,全是刀子,這一支、那一支,就在那裏,繞來繞去。但就睡不著,非常興奮,絕不是時差,這個和時差沒關係,就是開了眼界。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多東西是我不知道的。

    陳朝波做夢都沒有想到,竟然有機會看到那麼多刀劍的絕世珍品。他完全沉浸在刀劍的世界中,無法自拔。除了吃飯、睡覺,他就一直呆在地下室裏,一把接一把地研究,在博物館三天的時間,對於陳朝波來説,仿佛就是三十年。

    採訪陳朝波:你知道它的重心,你知道它揮舞的速度,它的功能性,看到説它如何鍛造的,如何淬火的,它的裝具是怎麼做的。當你拿到一把好劍,拿到手上,感覺到那個重量,舉重若輕,它重心好的不得了,揮舞的速度,那種快速,那種破風之聲,那是感動。

    從博物館回來之後,陳朝波似乎變了一個人,他不再四處炫耀自己的刀劍藏品,而是真正開始沉澱下來,潛心研究刀劍的鍛造技術。實際上,早在2500多年前,中國的寶劍鼻祖歐冶子就鍛造出了魚腸、湛盧等絕世名劍,幹將、莫邪的造劍傳説更是流芳百世。這些古劍都曾在春秋各國的爭霸中起到關鍵作用。可以説,中國不僅有著歷史悠久的劍文化,造劍技術也曾是世界一流。1990年,36歲的陳朝波隻身一人從臺灣來到大連,並成立了漢威金屬有限公司,他一心想找到中國古劍的鍛造秘訣,並要親手做出世界一流的刀劍。

    留白:刀劍鍛造畫面

    武俠電影片段

    在武俠小説和電影中,一把絕世的好劍,在拔出或者碰撞時,都會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在古籍裏,也有著關於古代俠客彈劍而歌,抒發豪情壯志的記載。而小時候的陳朝波,對刀劍能夠發出虎嘯龍吟般的聲音如癡如醉。他也一直夢想著有一天能夠造出一把聲若吟龍的好劍。可當他真正開始接觸鑄劍行業時才發現,現代的刀劍根本不能發出清脆的聲響。更不要説彈劍為歌。難道那只是古籍中誇張的描寫嗎?隨著研究的深入,陳朝波發現,由於中國古代的很多造劍技術早已失傳,一個個關於古劍鍛造的謎團開始展現在他的面前。一些古刀劍上複雜而精美的花紋是從何而來?古人的鍛造方法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有的古劍歷經滄桑,依然鋒利無比?陳朝波似乎看到了一個關於鑄劍的新領域,可偏偏無法找到進入這個領域的鑰匙。在無人教導又沒有資料可查的情況下,陳朝波該如何解開這些謎團呢?為了解開這些謎團,陳朝波竟然做出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開始一把接一把地毀壞自己多年來費盡心機收藏的古劍。希望能夠從中發現古劍鍛造的秘密。對陳朝波這樣一個愛劍如命的人來説,每毀壞一把古劍,都像在他心頭割了一刀。

    採訪陳朝波:那時候覺得很孤單,覺得説好象很少人能理解,就是沒有人在支援我做這些事,逼著我做我最不願意做的事情。我其實很難過,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文物的摧毀者,我是一個叛徒。我背叛自己愛的東西。

    雖然毀壞的古劍為陳朝波揭開了一個又一個鍛造技術的迷團,也讓陳朝波造劍的技術有了質的提升。可是在陳朝波的心中,卻始終有一個最大的迷團沒有解開。那就是,彈劍而歌究竟是古代典籍誇張地描寫?還是確實有一種方法可以讓刀劍發出音樂般的聲響?為什麼現代的刀劍都不能發出古籍中描述的聲音?直到有一天,陳朝波在修復一把奇怪的古劍時,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採訪陳朝波:就是輕輕往桌上放,撞到一塊金屬,聲音就出來了。我那一天大概敲了,我想幾百下,那些聲音讓我是非常,我不會形容。怎麼能有這樣的聲音,劍怎麼能變成樂器,就像歌聲一樣。

    輕輕一彈,這把古劍居然能夠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這讓陳朝波欣喜若狂,他終於相信,古代典籍裏描述的彈劍而歌是真實存在的。可是,這把古劍看起來和普通的劍沒有什麼區別,材料上也沒有什麼特殊之處,整把劍的長度、厚度和普通的劍絲毫沒有差別,可為什麼這把劍能發出這麼清脆的聲響呢?當陳朝波再次將這把古劍拿到手中仔細端詳的時候,他才恍然大悟。

    採訪陳朝波:因為我一拿到手的時候,看著這個東西,拆開擺在桌上一看,一體成型,我就非常驚訝。

    原來,普通的劍,劍刃和劍首是分離的,聲音無法連續傳送,而這把古劍從劍刃、劍格到劍首全部是由一塊鋼打造、研磨而成,完全一體成型,因此敲擊時能産生長時間的回音。古時的彈劍為歌真是卻有其事。在幾十年鍛造刀劍的生涯中,陳朝波已經完全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對刀劍的認識也有了本質的不同。

    採訪陳朝波:最早期的時候,就覺得這個刀劍一定要霸氣,無堅不摧。那時候個性就是屬於那種,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但是隨著年齡成長,隨著我們去了解更多,開始覺得自己的渺小。開始覺得説,原來我們這些老祖宗有多厲害。我應該做的是什麼,我應該做的是一種付出。

    如今,陳朝波早已成為國際上知名的刀劍鑄造大師,他做的刀劍屢次在國際刀劍大賽上獲獎。而“漢威”也成為世界一流的刀劍品牌,每年銷往國際市場上的漢威刀劍將近5萬把,最貴的能賣到3000美金一支。

    留白:漢威刀劍的展示

    現場同期:一些西洋刀劍的介紹

    它這個是蘇格蘭劍,它非常出名的就是這個籃狀護手,當初他們遇到騎兵的時候,這個劍就馬上揮下來,他們害怕會劃到他們的手,所以它有整個籃狀的護手。

    這是一米七,和我一樣高。那就是雙手持握,要算準時間差,瞄準對方,馬衝過來了,時間到,往前、往上揮砍。靠這個速度,加開工的速度,它的力量足以砍透盔甲,很厲害的劍。

    陳朝波做的刀劍,不僅品質上乘、工藝考究,更難得的是刀劍背後蘊涵著各種的歷史文化和爐火純青的鍛造技術,一些失傳已久的鑄劍工藝在陳朝波手中重新煥發了青春。陳朝波高超的造劍技術,不僅讓他成為享譽國際的造劍大師,也圓了他讓中國的刀劍揚名世界的夢想。目前,陳朝波的漢威刀劍公司生意越做越大,但陳朝波一直堅持,他鍛造刀劍,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盈利,而是要將古人們的智慧結晶傳承發揚下去。在陳朝波的世界裏,刀劍代表的不僅僅是殺氣和正義,更多的是智慧的結晶和文化的傳承。

 
編輯:張方翼    
 
相關新聞
臺商澄清傳聞:絕不會從馬來西亞撤資回縮臺灣        愛“拈花惹草”的臺商——臺商協會副會長丁雲臺      
臺商心裏話:“我感到彼此間是緊密相連的共同體”       守望張家界的臺灣老神仙      
蘇木卿:小石頭賺出的大財富       李瑞河:打造茶業星巴克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