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新興市場推波助瀾 中國監管不可掉以輕心

時間:2009-11-02 07:5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11月1日電(記者有之炘)自去年年底至今,中國內地股市上漲已達60%,金磚四國的股票基金均出現資金凈流入。面對近期捲土重來的“熱錢”,如何適時監管和調控再度成為熱點。

  資金重新撲向新興市場

  後危機時代的資金流向偏好不再遵從“避險”二字,而從三方面考量:一是流向經濟復蘇較快的經濟體,因為良好的基本面和較快增長意味著更多的投資機會;二是大宗商品市場;三是貨幣被低估的市場。由此可見,中國經濟率先復蘇的良好勢頭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共同吸引國際資本紛紛做多中國。

  雖然“熱錢”的規模難有定論,但從數據中仍可以感受到“熱錢”的暗潮已捲土重來。三季度中國貿易順差為393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為208億美元,兩項數據之和同三季度141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新增餘額相差800多億美元。中金公司發佈研究報告中指出,剔除投資收益和匯兌損益,“熱錢”流入為500億美元左右。

  “十一”長假過後,上證綜指在3000點徘徊。自去年年底至今,中國內地股市上漲已達60%,另一方面,今年9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78.99億美元,同比增長18.9%;9月份新增外商投資企業2117個,同比增加17.6%,由此可見,境外實業資本也開始做多中國。

  與此同時,為了抑制港幣升勢,香港金管局已連續半個月向市場注資共426.25億港元。香港特別行政區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陳子敬向記者表示:“部分境外資金就是衝著中國內地市場而來,港股也自去年年底以來上漲了約50%。”

  除中國以外,其他新興市場也繼續吸引證券投資新資金。自2008年年底以來,巴西股市漲幅超過120%,外匯儲備增至2323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印度股市上漲90%左右;韓國的外匯儲備額已連續七個月增加,達到2500億美元。

  “熱錢”推波助瀾作用大

  “熱錢”通常為短期投資資本,傾向於投資流動性較高的産品,股票市場因其流動性好、變現速度快成為首選。由於我國實行資本項目管制,“熱錢”涌入渠道多種多樣且隱蔽性強,大量資金通過虛假貿易和地下錢莊等途徑間接進入股票和房地産市場。

  “將股市和樓市的起伏同‘熱錢’必然聯繫的説法並不準確。”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樓市去年保持低迷,A股在今年8月份一度調整,而期間國際資本仍源源不斷流入,因此‘熱錢’為股市和樓價的上漲只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目前我國“熱錢”來源主體主要分為四類:一是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二是中外合資的跨國公司,三是中國外向型的貿易公司,四是個人。趙慶明指出對於前三者,國際資金轉移到境內,主要是基於人民幣升值預期和利差因素,從而避免匯率損失;至於個人投資者,以通過僑匯形式買房或炒股居多。

  總體而言,業內人士認為,“熱錢”短期內大規模流入我國境內的條件尚不具備。不過,他們指出,市場也不能低估未來“熱錢”流入中國的規模和速度:美聯儲目前維持0.24%一年期基準利率,而中國一年期存款利率1.7%,加上人民幣升值因素,這項拆息交易的收益率可能更高。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中,全球最大規模的美元套利新興市場的浪潮也許會再次出現。

  “熱錢”監管不可掉以輕心

  “熱錢”監管素來是一個難題。對此,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提出幾點建議:首先,加強對銀行信貸的窗口指導;其次,對地下錢莊、虛假貿易、虛假外資大筆資金流入流出現象進行盤查;另外,對於主要口岸所出現的現金運輸方式嚴厲打擊。

  從長遠看來,“熱錢”背後所對應的是經濟結構的調整和人民幣匯率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日前在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上表示,應對“熱錢”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靠調整經濟結構,適當減少順差,緩解國際收支失衡的狀況;另一方面,長期走軟的美元將迎來一個新的運作區間,這無疑對中國國際收支管理提出新的挑戰,因此建立一個更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已是大勢所趨。

  國家外匯管理局和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也多次公開表示,必須加強跨境資金的流動檢測,防範收支失衡引發的流動性風險。

  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經濟危機有效痊癒之前,中國將被繼續看多。在此期間,若能很好地利用形勢,吸引國際資金,推動中國資本市場改革,中國的資本市場將在影響力、吸引力和市場制度方面得到質的提升。

 點擊更多新聞 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