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個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明顯上升 省地級城市前50名

時間:2009-10-12 08:07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電 (記者璩靜)受中央文明辦委託,國家統計局組織所屬調查隊對全國114個城市公共文明指數進行了測評。測評結果顯示,由於黨委政府普遍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積極參與,114個被測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整體呈明顯上升趨勢,部分城市的公共文明程度呈現較高水準。

  測評結果顯示,近些年來,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目標,紮實推進以創建文明城市為龍頭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取得了新的成效。各項創建活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保持了重點突出、整體推進的良好態勢,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地在創建活動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惠民利民,注重辦實事,求實效,下大力解決群眾的熱點難點問題。緊緊圍繞提高人的素質,大力實施文明禮儀宣傳普及、公共環境整治、社會志願服務等公共文明建設工程,開展多種形式的“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創建文明城市工作水準明顯提高,廣大市民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進一步增強,人們參與社會志願服務等公益活動更加積極主動。同時,一些城市居民對公共環境衛生和公共交通秩序等方面還提出意見,重點反映一些城市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文明現象。

  這次測評的114個城市,覆蓋了中央文明委歷次表彰的全國文明城市和地級以上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事先不發通知,不打招呼,由國家統計局獨立測評。目的是通過測評,了解各城市創建工作的常態和城市公共文明的真實水準,發現創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督促解決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公共文明指數包括城市公共環境、公共秩序、人際交往、公益行動等項目,同時把“迎國慶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凈化未成年人成長社會文化環境、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等中央文明委的重點工作納入測評內容。測評調查由國家統計局城市司異地抽選專業人員,採取實地考察、入戶調查和材料審核三種方法進行。實地考察由調查人員深入城市主幹道、主要交通路口、商業街、公園、廣場、車站等公共場所進行暗訪,對市民的文明行為進行實地綜合考察。入戶調查主要是每個城市採取抽樣方法選擇一定數量的居民家庭,請他們對本市市民在公共場所行為的文明程度進行評價。材料審核主要是考察該城市落實中央文明委今年部署的重點工作情況。對全國114個城市的測評調查,統一工作流程,統一實地考察、入戶調查的時間和數量,統一材料審核的標準,保證測評結果科學嚴謹。

  根據國家統計局測評結果,公共文明指數排名靠前的城市分別是:

  ——省會、副省級城市(前15名):青島市、廈門市、成都市、長沙市、廣州市、大連市、福州市、深圳市、南京市、鄭州市、南昌市、南寧市、寧波市、武漢市、合肥市。

  ——地級城市(前35名):包頭市、常德市、廊坊市、馬鞍山市、惠州市、東莞市、臨沂市、洛陽市、許昌市、唐山市、盤錦市、鄂爾多斯市、鞍山市、紹興市、威海市、東營市、營口市、宜昌市、嘉興市、淄博市、蕪湖市、長治市、煙臺市、濮陽市、南通市、秦皇島市、三明市、萊蕪市、淮北市、蘇州市、濰坊市、萍鄉市、寶雞市、大慶市、中山市。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