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篪外長談胡錦濤主席出席四大峰會成果

時間:2009-09-27 08:13   來源:新華社

攜手把握機遇 共同應對挑戰
——楊潔篪外長談胡錦濤主席出席聯合國系列峰會及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三次金融峰會成果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記者 陳鶴高 劉東凱)9月21日至25日,胡錦濤主席出席了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第64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安理會核不擴散與核裁軍峰會和在匹茲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三次金融峰會。在胡錦濤主席結束訪問之際,楊潔篪外長向隨行記者介紹了胡錦濤主席出席峰會的有關情況。

  楊潔篪説,在舉國共迎建國60週年大慶之際,胡錦濤主席赴美出席四個重要峰會,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的外交行動。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經濟有所企穩,但復蘇前景仍存在不確定因素。國際金融危機對國際經濟、政治格局帶來的影響逐步顯現。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對人類構成嚴峻挑戰。這四個峰會所涵蓋的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核不擴散和核裁軍等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問題,是關乎未來國際關係和世界局勢的重大問題,也是事關我國長遠發展和根本利益的重大問題。在應對這些重大問題的過程中,中國的看法、主張和舉措備受國際社會關注。在這樣特殊的背景下,胡錦濤主席赴美出席系列峰會,全面系統闡述中國對重大全球和地區問題的看法和主張,意義重大。中國國家元首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連續出席四個重要國際峰會,這在新中國外交史上前所未有。胡錦濤主席此行內容豐富,成果豐碩。

  一、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楊潔篪説,聯大一般性辯論是聯合國大會的最高講壇。今年雖然是聯大的平年,但卻有140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匯聚紐約,參加聯大一般性辯論。胡錦濤主席在這一莊嚴講壇上發表題為《同舟共濟 共創未來》的重要講話,全面闡述了中國對國際形勢及重大全球和地區問題的看法,系統介紹了新中國成立60年來的發展道路和成就。

  胡錦濤主席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與此同時,國際形勢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給世界和平與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國際社會應該秉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包容理念,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要用更廣闊的視野審視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要用更全面的觀點看待發展,促進共同繁榮;要用更開放的態度開展合作,推動互利共贏;要用更寬廣的胸襟相互包容,實現和諧共處。

  胡錦濤主席強調,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中國過去、現在、將來都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積極力量。

  胡錦濤主席表示,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已兌現對聯合國《千年宣言》所作承諾,已向120多個國家提供了援助,累計免除49個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債務,對40多個最不發達國家的商品給予零關稅待遇。今後,中國還將繼續加強對受金融危機影響嚴重的發展中國家的支援;落實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的舉措,促進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確定的各項援非舉措;參與和推動地區貨幣金融合作。

  國際社會和輿論普遍認為胡錦濤主席的發言高屋建瓴,寓意深刻,表明中國作為國際體系建設者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國際社會歡迎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在安理會核不擴散與核裁軍峰會上,胡錦濤主席從戰略安全的角度對中方倡導的新安全觀作出進一步闡述,論述了中國在防擴散、核裁軍與和平利用核能等問題上的政策和理念。這是近十年來我國領導人首次在多邊場合就核問題作出重要政策宣示。

  胡錦濤主席在講話中強調,中國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堅定奉行自衛防禦的核戰略,始終恪守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明確承諾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中國將繼續推進國際核裁軍進程,為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發揮建設性作用。這充分展現了我國公正、負責和建設性的態度,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的合理要求,維護了發展中國家利益,有力推動核不擴散和核裁軍進程朝著積極方向發展。胡錦濤主席的講話在國際上受到高度積極評價。

  二、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楊潔篪説,二十國集團是國際社會合作應對國際經濟金融危機、加強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和有效平臺。當前正值全球經濟從危機走向復蘇的關鍵時期,國際社會普遍希望匹茲堡峰會在促進世界經濟復蘇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危機的逆境中表現突出,一些國家對中國抱有較高期待。胡錦濤主席第三次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峰會,介紹了中國政府迄今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及落實前兩次峰會成果方面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同時針對當前經濟金融危機形勢和促進國際合作,闡述了中方的看法和主張。

  胡錦濤主席強調,當前世界經濟出現積極變化,但形勢好轉的基礎並不牢固,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實現全面復蘇將是緩慢和曲折的過程,國際社會仍然面臨三項重要任務。第一,堅定不移刺激經濟增長。各國應該保持經濟刺激方案力度,在促進消費、擴大內需上多下功夫,同時對可能産生的負面影響尤其是潛在通脹風險保持警惕。要堅決反對和抵制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在鎖定現有成果基礎上推動多哈回合談判早日取得成功。第二,堅定不移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決心不能減弱、目標不能降低。應該著力提高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不斷推動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還應該加強金融監管合作。第三,堅定不移推動世界經濟平衡發展。全球經濟失衡的根源是南北發展嚴重不平衡。為此,應該完善促進平衡發展的國際機制;加大形式多樣的發展投入;高度重視技術合作,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縮小發展差距創造條件。

  胡錦濤主席指出,中國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採取的所有經濟刺激計劃取得了明顯成效。中國將繼續本著負責任的態度,認真落實各項對外援助承諾和舉措,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向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最不發達國家提供更多幫助。胡錦濤主席闡述的關於促進國際經濟金融合作的看法、主張和措施得到與會許多國家領導人的熱情讚譽。

  針對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問題,胡錦濤主席從維護中國及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在峰會上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目標、原則和具體建議,得到多數與會領導人的贊同,推動峰會在二十國集團機制化、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為進一步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推動全球經濟金融領域的對話與合作打下良好基礎。

  三、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楊潔篪説,隨著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日益臨近,氣候變化問題不斷升溫。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立場和主張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此次胡錦濤主席應邀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併發表重要講話,闡述我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立場、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提出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主張,宣佈中國政府將採取的一系列重大舉措。

  胡錦濤主席強調,全球氣候變化深刻影響著人類生存和發展,是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胡錦濤主席就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提出四點建議:第一,履行各自責任是核心。應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的要求,積極落實“巴厘路線圖”談判。第二,實現互利共贏是目標。支援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既是發達國家應盡的責任,也符合發達國家長遠利益。應努力實現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雙贏,實現各國利益和全人類利益共贏。第三,促進共同發展是基礎。沒有各國共同發展,特別是沒有發展中國家發展,應對氣候變化就沒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第四,確保資金技術是關鍵。發達國家應該擔起責任,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新的額外的充足的可預期的資金支援和技術轉讓。

  胡錦濤主席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雖然還面臨很多發展的困難,但仍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採取了一系列有效舉措。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繼續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強節能、提高能效工作;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大力增加森林碳匯;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將推動哥本哈根會議取得積極成果。

  楊潔篪説,胡錦濤主席強調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堅定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同時提出科學務實的建議和主張,為加強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對話與合作指明瞭方向。特別是胡錦濤主席宣佈中國將出臺重大減排舉措,贏得了國際社會理解和讚揚。許多領導人表示,胡錦濤主席的講話切中當前氣候變化談判的要害,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心聲,充分展示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國際輿論認為,胡錦濤主席在峰會上積極推動國際社會凝聚共識、開展合作,提出的舉措令人振奮,顯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四、攜手推進雙邊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楊潔篪説,胡錦濤主席出席各場峰會期間展開密集雙邊活動,分別同多位外國領導人舉行雙邊會晤,進行富有成效的交流和溝通,就進一步發展雙邊關係、共同應對全球性危機和挑戰達成許多重要共識。

  在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時,胡錦濤主席積極評價中美關係取得的新進展,提出下一階段中美應保持密切高層交往;做好首輪戰略與經濟對話後續工作;深化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協調合作;加強人文交流;尊重和照顧彼此利益和關切,堅定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

  胡錦濤主席在會見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時表示,中方高度重視加強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有關部門正積極落實雙方達成的共識。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中俄應加強各領域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內涵。

  胡錦濤主席同鳩山由紀夫的會見是鳩山當選日本首相後的首次會見。胡錦濤主席就中日關係發展提出重要意見:加強高層交往,增進政治互信;加強經貿合作,強化利益紐帶;增進國民感情,夯實民意基礎;加強亞洲事務合作,推動國際事務協調;妥善處理分歧,維護友好大局。胡錦濤主席強調,歷史問題和臺灣問題事關中日關係政治基礎,希望日方恪守承諾,慎重妥善處理。

  胡錦濤主席在會見法國總統薩科齊時指出,中方願同法方一道,認真總結兩國關係發展的歷史經驗,堅持兩國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推動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胡錦濤主席還同南非總統祖馬、韓國總統李明博、土庫曼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等領導人分別舉行會見,就雙邊關係及其他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交換看法。

  楊潔篪説,中國與世界各國保持著友好合作關係,並與許多國家建立了各種類型的夥伴關係。保持密切高層交往是鞏固並進一步發展雙邊關係的重要方式。儘管日程十分緊張、活動十分密集,胡錦濤主席還利用出席峰會間隙與多國領導人舉行重要雙邊會晤,達成了廣泛共識,增進了雙方政治互信,擴大了共同利益匯合點,加強了各領域合作,有力地推動了有關雙邊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

  楊潔篪最後説,胡錦濤主席此次出席系列峰會取得圓滿成功。中方將認真落實胡錦濤主席此次出訪取得的各項成果以及系列峰會達成的重要共識,繼續加強同各國協調合作,攜手把握機遇,共同應對挑戰,為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