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18:41:32

中央調整引資政策 外資“超國民待遇”時代謝幕

時間:2010-04-25 08:52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擺脫資本短缺制約的中國,引資動力已逐漸減弱。外企如不及時調整經營戰略,接受政府的正常監管,繼續抱著‘超國民待遇’不放,肯定沒有希望。”4月22日,一家知名跨國公司中國區公關總監私下告訴《瞭望》新聞週刊,十天前國務院公佈的《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9號文)是一份標誌性文件,意味著“過去那種無條件的‘外資優先’時代結束了。”

  今年以來,西方企業界和境外媒體競相提出中國投資環境“惡化論”。3月下旬,某西方國家駐京商會在其調查結果中提出,“由於中國政府採取一些措施,將外資企業排除在中國一些蓬勃發展的市場領域之外,在華跨國公司的不滿情緒日益抬頭。”比如,有利於國內企業的“自主創新”新規定,以及使外資企業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政府採購政策。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向《瞭望》新聞週刊解讀説,“一些政策的調整是為了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力求讓企業在公平、規範的市場環境下競爭,是對吸引外資政策的進一步改善。這是改善外資的綜合政策環境,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根據9號文規定,中國對高科技産業、服務業、節能和環保産業的海外投資表示歡迎,但對重污染和高能耗及産能過剩的産業的投資則受到限制。合格的外資公司甚至可以在華上市,發行公司債券或開展中期票據業務。

  “有一些不同的聲音很正常。”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在接受本刊採訪時也指出,“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好的,只要是在中國規範投資,不是靠以前‘超國民待遇’生存的外資企業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已經規範的企業不會把這當作一個很大的負擔。”

  事實上,外資內部也有相當的肯定意見。例如,還是上述某西方國家,其駐滬商會同時發佈的調查報告則顯示,約90%的會員表示,過去6個月內,自己的企業在此期間經營狀況持穩或有所改善;近2/3會員表示,其在華業務計劃沒有改變;即使改變,也是在增資而非減資。這與其駐京商會公佈的結果形成鮮明對照。

  “不過,外企針對國內投資環境的抱怨,也並不全無道理。”在黃衛平看來,作為政策制定部門,對於外企的抱怨都應該認真傾聽,“被投資國有責任有義務為投資者創造好的投資環境。何況國內市場本身不完善之處還非常多,比如市場公平和政策透明等。要多聽外資的抱怨也要善聽抱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是關乎國家信用的大事。”

  投資環境轉變乃全球大趨勢

  對於9號文的出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趙晉平為《瞭望》新聞週刊解讀説,“這實際上是我國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為提高利用外資品質和水準,更加重視利用外資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升級方面的作用,以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的需要。”

  因此,在黃衛平看來,外資在華投資環境當然會有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必須的,“但這種變化不是惡化,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對待此次外資新策不能誤讀,外資在中國享受的超國民待遇不可持續,應該站在發展的立場來看待政策的著力點。”

  具體到9號文,從利用外資目標上來看,主要是根據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結合國家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要求,擴大開放領域,鼓勵外資投向高端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産業。嚴格限制“兩高一資”和低水準、過剩産能擴張類項目。

  “改革開放30年後,適應新的形勢,就會有一些新的要求、新的變化”。張燕生舉例説,2009年重慶成為引資的熱點地區。除了傳統的沿海地區比較吸引外資以外,現在外資開始看重中國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前景。重慶大量吸引外資很大程度上與此因素有關,此次利用外資政策也是適應這個變化,鼓勵外資更多地走向中西部。

  至於嚴格限制“兩高一資”和低水準、過剩産能擴張類項目等內容,張燕生認為,這不僅僅是跟我國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産業結構調整的大背景聯繫在一起,而且也是全球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大勢所趨。就中國來講需要節能減排,這就需要國內的企業節能減排,而外資在中國投資也理所應當承擔減排的責任。

  “這些政策變化也是全球性的,不只是為了切合中國的需要,全球都需要可持續發展。”張燕生表示,中國抑制“兩高一資”的政策並不是只針對外資企業,國內企業也一樣受限,實際上是一個公平的政策調整。

  黃衛平解釋説,在改革開放的相當長時期內,中國在土地、勞動和資本三大要素中,最缺的是資本,“當時甚至是一些污染較大的企業也引進到中國,對維護勞工利益和環境保護缺乏足夠的重視。現在,在經濟發展由追求快轉向提高品質的情況下,一些口子肯定會收緊。他指出,這不是中國獨家個案,而是世界經濟向著更高水準發展的客觀需要。”

  “現在,隨著政策的出臺,一些外資存在著被擠的可能,但這恰恰説明這些外資在污染環境上存在問題。”他告訴本刊記者,就中國現在的發展階段來看,高污染、高能耗的外資在國內不會有光明的前景,“這對已經規範的外資沒有太大影響,而那些有問題的外資、靠著超國民待遇活著的外資,可能有很大的生存壓力。”

共 2 頁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