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的中流砥柱—記災區各級黨組織奮戰抗旱

時間:2010-04-04 09:09   來源:新華社

  在關鍵時刻做抗旱救災的中流砥柱

  ——記災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始終奮戰在抗旱救災第一線

  新華社北京4月3日電(人民日報記者 董宏君 新華社記者 譚浩)水源枯竭,莊稼絕收,千萬群眾飲水困難。去冬今春,我國西南遭受的罕見大旱給災區群眾生産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面對百年不遇的嚴重旱災,雲南、廣西、貴州、四川、重慶等受災省區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以堅決的態度、有力的措施、紮實的作風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不等不靠,積極自救,譜寫了一篇眾志成城戰旱魔的壯美詩篇,為抗旱救災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大災面前,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座戰鬥堡壘

  2009年10月以來,雲南宣威市龍潭鎮遭遇歷史罕見特大旱災,給當地群眾生産生活帶來極大困難。當地政府在抗旱救災工作中組織黨員、群眾近百人上山搜尋水源。目前他們已將於3月23日從一個老礦井裏發現的地下水抽上地面,沿著乾枯的河道建起攔水壩,有效地保證了部分群眾的生活生産用水。這是龍潭鎮黨委書記田春紅(中)、鎮長田飛(左四)在剛建起的“連心壩”上商談有效調控用水問題(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何俊昌 攝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西南地區的特大旱情,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對做好抗旱救災工作、切實解決城鄉居民飲水困難提出明確要求。災區各級黨組織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把抗旱救災作為當前最大的事情、最緊迫的任務,迅速行動,動員組織黨員群眾找水打井、抗旱保苗、生産自救,千方百計落實好抗旱救災的各項工作任務。

  旱情就是命令——

  雲南各級黨組織緊急行動起來,深入開展“共産黨員抗旱救災特別捐獻活動”和“城鄉黨組織結對抗旱心連心活動”,黨員領導幹部和黨組織負責人帶隊駐村蹲點,幫助解決抗旱救災資金和物資,落實抗旱救災項目。受災嚴重的昆明、昭通、曲靖、楚雄、文山等州市各級黨組織組建了數千支“共産黨員抗旱先鋒隊”,進駐各個抗旱點,深入一線開展工作。宣威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累計捐款356萬餘元,100家黨員人數較多、實力較強的非公有制企業與100個旱情較為嚴重的村、寨結為對子,共同抗旱。

  廣西各地黨組織組織共産黨員帶頭參加“十萬工作隊員深入農村開展強基惠農春季大行動”,深入災區,採取包鄉包村、蹲點指導等形式幫助群眾抗旱救災。受災嚴重的河池市組建黨員抗旱服務隊1380支,群眾服務隊744支,為旱區群眾運送飲用水44.5萬噸,全市還組織開展了“共産黨員抗旱救災特別捐獻活動”,廣大黨員共為抗旱救災捐款530多萬元,物資折款60多萬元。百色市淩雲縣伶站鄉黨委發揮黨代表的作用,分三批組織62名縣、鄉黨代表對抗旱重點工程建設情況進行巡查。

  貴州遵義市各級黨組織組建了100多支抗旱服務隊,開展連片式抗旱,力保旱區群眾有水喝、牲畜有水飲、農田有水澆。銅仁市魚塘鄉黨委組織機關黨支部與村黨支部結對子,幫助各村解決114名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的飲水困難問題。

  四川各級黨組織組建了“黨員助耕隊”3000多支,“黨員慰問隊”1200多支,“黨員宣傳隊”180多支,有10多萬黨員投入抗擊春旱、助農保耕工作,受惠群眾70多萬人。達縣石梯鎮蹬子村黨支部組織全村18名黨員義務出工3天,修繕引水溝渠,保證了全村的春耕用水。古藺縣石屏鄉三桂村黨支部通過廣泛宣傳發動,組織群眾自籌抗旱資金65000多元修建飲水工程,安裝管道4700米,臨時解決了550余人、230余頭牲畜的飲用水問題。

  ……

  為了動員和組織災區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全力投入抗旱救災,中央組織部發出通知,要求在抗旱救災中,各級黨組織、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共産黨員要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模範帶頭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各級黨委組織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堅持在抗旱救災的關鍵時刻考察和鍛鍊黨員幹部,組織組工幹部走訪基層,為群眾送水運水,和群眾一起興水利、促春耕,以實際行動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

  關鍵時刻,一名幹部就是一面飄揚的旗幟

  3月29日,廣西柳州市鹿寨縣的青年志願者擔水準備灌溉土地。當日,廣西柳州市鹿寨縣團委組織一批青年志願者,來到該縣導江鄉古懂村龍坪屯,幫助農民運水灌溉農田,為抗旱保春耕做貢獻。新華社發(賴柳生 攝)

  指揮在第一線,工作在最前面,與災區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挖水井、修塘壩、引山泉……

  大災面前,災區各級幹部始終是群眾的主心骨,他們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在所有災區特別是災情最嚴重的地方、受災群眾最集中的地方、抗災困難最大的地方,都有各級幹部帶領群眾抗災自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的忙碌身影。

  雲南各地認真落實縣級領導聯片包鄉、部門領導聯鄉包村、鄉鎮領導聯村包組、黨員幹部聯組包戶的“四聯四包”抗旱救災工作責任制,縣、鄉、村各級黨員幹部組建抗旱服務隊,深入一線開展工作,確保不漏一村、不漏一戶、不漏一人。文山州251名州、縣級領導幹部、959個州縣直屬單位黨組織與102個鄉鎮的951個村(社區)黨組織結成抗旱對子。保山市農業、林業、水利等部門100余名黨員幹部組成工作組,深入災情最嚴重的村組一線組織、指導抗旱救災工作。滄源縣700多名幹部深入各鄉村,帶領群眾開展生産生活自救。

  廣西南寧市開展“千名機關幹部抗旱救災”活動,各部門機關幹部積極投入抗旱救災,在全市形成了抗大旱保民生的濃厚氛圍。

  貴州省農科院領導帶領幾十名科技人員,趕赴災情最嚴重的黔西、大方等縣,對當地農民進行現場指導。水城縣坪寨鄉箐馬村支部書記周顯文,用自家的水泥和挖掘機,連續一個月組織200余名群眾挖掘水源、修建水池和引水溝渠,解決了560名群眾的用水問題。

  四川攀枝花市緊急抽調40多名黨員幹部和業務骨幹堅守抗旱第一線,指導受災鄉村廣泛應用抗旱保耕、節水保水的農耕農作技術。鄰水縣縣直部門260名黨員幹部組成15支義務送水隊,幫助解決群眾飲水問題。達州市派出3萬名黨員幹部,組建4000余支抗旱助耕幫扶隊,從物資、技術、人力等方面幫助農民群眾抗旱救災保春耕。

  重慶各區縣組織上萬名機關幹部與困難農戶“結親戚”,幫助群眾解決生産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再苦再累,都不能讓一名群眾沒水喝。”家就在村裏,卻為抗旱半個月沒進家門;花甲之年,為了抗旱連續幾天沒有合眼;自己家受災,卻舍小家為大家……民生大如天,作為村裏最大的“官”,群眾的疾苦沉甸甸地壓在這些最基層的黨支部書記心裏! 面對群眾生産生活用水極度缺乏的困境,四川鹽邊縣和愛彝族鄉團結村黨支部書記楊華軍召集村裏21名青年黨員組建4個黨員服務隊,靠人背馬馱輪流給受災群眾送水,被村裏群眾稱為“黨員馬幫”。重慶市潼南縣上月鎮月水村黨支部書記陳運暢,不惜損失上萬元,將自家魚塘的水全部抽幹供村民育秧,受到當地群眾交口稱讚。

  還有一些黨員幹部,在這場抗旱救災鬥爭中英勇負傷,有的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雲南祿豐縣勤豐鎮副鎮長李浩坤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紅昆連續撲打森林大火40多個小時,昏倒在火災現場,兩人全身大面積燒傷。貴州長順縣長寨鎮原人大主任成名堯連續數月帶病工作,3月11日下午組織群眾抗旱保苗時,因過度勞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倒在了抗旱救災的戰場上。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