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隊員追憶政委:這雙臂膀的力量

時間:2010-01-25 08:51   來源:新華網

  李欽生前是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政委,在2010年1月12日的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難。2010年1月16日,隊友在地震廢墟中找到李欽的遺體,他生前最後的動作令在場者無不動容:他張開雙臂緊緊護衛著身下的一名同事,而坍塌的樓板重重地壓在自己身上。李欽,這位多次出生入死屢建奇功的中國公安戰線老兵,在他生命的第47個年頭,用這樣的方式最後一次詮釋了他對人生和使命的理解。這張攝于2008年的資料照片顯示,李欽(中)帶隊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檢查執勤。新華社發

  新華網太子港1月23日電 特稿:這雙臂膀的力量——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隊員追憶政委李欽

  新華社記者黨琦 王沛

  海地強烈地震發生已超過10天。23日,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營地,隊員們平靜而忙碌,然而表面的平靜之下,能感到他們努力克制著的巨大悲痛。

  “政委經常跟我們説:‘我腦子裏想的,就是怎樣把你們每一個人都平平安安帶回去。’但是現在他竟然先我們而去,這實在難以接受。”一提起防暴隊政委李欽,防暴隊值勤官鮑夢瓊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淚水。

  16日,隊友在地震廢墟中找到李欽的遺體,他生前最後的動作令在場者無不動容:他張開雙臂緊緊護衛著身下的一名同事,而坍塌的樓板重重地壓在自己身上。

  李欽,這位多次出生入死屢建奇功的中國公安戰線老兵,在他生命的第47個年頭,用這樣的方式最後一次詮釋了他對人生和使命的理解。

  這張攝于2008年的資料照片顯示,李欽(左)與到海地萊卡地區慰問中國防暴隊的聯合國秘書長駐海地副特別代表科斯達握手。新華社發

  絕境中,這雙臂膀是一種保護

  “12日出事那一天,我就在聯海團(聯合國駐海地穩定特派團)總部大樓樓下停車場,坐在前衛車裏,等政委下樓。突然,車上下抖起來,抖得相當厲害,”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副隊長楊天宇如此描述地震時的情景。

  “我趕緊下車,抬頭一看,眼前的聯海團總部大樓正在左右搖晃。然後,地面被狠狠震了一下,大樓‘轟’地一下整體坍塌了,”楊天宇説。

  “當時我聽到‘轟’的很大一聲響,有點像爆炸,是聯海團總部大樓房子倒了。然後白煙冒出來,什麼都看不清楚,到處是灰塵,白色的石灰粉,”防暴隊三分隊九小隊副小隊長王業華説。

  “我先用對講機大聲呼叫:‘隊員都安全嗎?!都安全嗎?!’外面的隊員們集合到一起,全都在,但是樓裏的人被埋在廢墟內,”楊天宇神色焦慮,仿佛又回到那一天。

  “我們拼命往廢墟上跑。楊天宇副隊長帶我們幾個人爬上廢墟,那時候還有餘震。但我們心裏急得很,只想著趕快救人。我們先跑到樓房大門原來的位置,但大門被石塊堵住了,”王業華説。

  “一站到廢墟上,我心都涼了。我看到5樓、4樓、3樓全都擠扁在一起,一點空間都沒有。我大叫:‘政委!’‘政委!’我朝隊員喊:‘趕快拿手電!’我用手電照,拿石頭敲,可是我只聽見裏面有動靜,知道腳底下還有人活著,卻一點辦法也沒有,”楊天宇説。

  這場芮氏7.3級的地震襲來時,包括李欽在內的8名中方人員正在聯海團總部大樓4樓,與聯海團團長、聯合國秘書長特別代表赫迪安納比進行會談。

  “有時候一靜下來,腦海裏全都是那些場景。那天在廢墟,我知道政委他們就在我腳底下。但是,那些石頭根本搬不動。我掄起大錘,拼命砸,但人的力量實在太小了,”防暴隊二分隊五小隊副小隊長鄧學海説。

  “我坐在那堆水泥上,眼淚都流幹了。我想我怎麼這麼沒用。地震來的時候,這房子就能這麼脆弱,‘轟’一下全倒了;可我們敲的時候,卻怎麼敲也敲不動,”鄧學海嘴角開始顫抖,一大滴眼淚順著臉龐快速滑下。

  自12日下午地震發生,到14日淩晨中國國際救援隊從北京抵達廢墟現場,再到16日8具中方人員遺體被發現,心急如焚的防暴隊員們不眠不休,一直用鍬鏟、用手在廢墟上苦苦挖掘,堅信政委和其他戰友一定還活著……

  16日上午,防暴隊營地對講機發出聲響。

  “10時47分,發現2具貼在一起的遺體,上面1具像是政委,”防暴隊員張宏文從救援現場通過對講機向營地大聲彙報,儘量使自己的聲音不帶任何感情色彩。

  聽到這句話,營地哭聲一片。

  “一根大梁重重壓在政委左腰、左臀和左大腿上。救援人員用吊車和鋼繩把大梁向上吊起,看到政委懷中抱著一個人,一看就是在保護他。政委當時的姿勢,我怎麼也忘不了,”張宏文回憶説。

  李欽用身體護衛的是現年60歲的公安部國際合作局副局長郭寶山,他是8名遇難中國維和警察中最年長的一位。

  “我們政委就是這樣一個人,做什麼都想著別人。每位隊員家裏有什麼親戚,家裏有什麼事情,他全都清清楚楚,對每一位隊員都關懷備至,” 防暴隊後勤分隊A小隊汽修兼駕駛員王鉍説。

  這張攝于2008年的資料照片顯示,李欽(前左)率領防暴隊在海地中國防暴隊營地舉行升國旗儀式。新華社發

  生活中,這雙臂膀是一種依靠

  “他全身心地把所有的愛、所有的情都傾注在我們防暴隊隊員身上。從進太子港那天起,他的對講機就沒有關過。只要有一個隊員在外面,他就要隨時掌握隊員在外面發生的一切,”防暴隊一分隊指導員李治全説得很動情。

  很多防暴隊員對政委的對講機印象深刻。他們説,政委的對講機與他們的不同,天線細細長長。不論什麼時候,政委的對講機永遠開著。外出執勤隊員彙報情況,常常是其他人還沒來得及應答,政委的聲音已然在對講機裏響起。

  現在,對講機已被隊員從廢墟中找到,天線細細長長,但再也聽不到政委那熟悉的聲音。

  2008年4月,作為中國第六支赴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成員,士官王鉍曾跟隨李欽赴海地南部城市萊卡平暴。當時聯海團一名僱員一家五口被暴徒劫持,李欽帶領維和隊員衝破層層重圍到達人質被劫持現場,成功解救出一家五口。“只要跟政委在一起,去到哪我都不會怕,”王鉍説。

  防暴隊值勤官、26歲的王潤澤回憶説:“政委經常叫我‘小姑娘’、‘小娃娃’。他老説,你們這些小娃娃,可真叫人操心啊。又説,小娃娃,你可不能再減肥了。他把我們每一個人都放在心上,常説誰又胖了一些,誰又瘦了一些;誰這兩天又沒跑步,誰跑了步,挺勤快的……”

  “他有一次非常認真地跟我説,小娃娃,我一定要把你平平安安地送回你父母手上,”王潤澤邊哭邊説。

  “李欽是防暴隊的靈魂,是我們的精神支柱,”王潤澤如此評價他們的“老大”。

  這張攝于2008年的資料照片顯示,李欽(左二)在太子港帶隊參加營救被綁架僱員家屬的行動。新華社發

  工作中,這雙臂膀是一種責任

  “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總説‘事不過夜’,經常是每天睡不到4小時。我們説政委你要休息,他開玩笑説,等我回國再睡,”防暴隊一分隊指導員李治全説。

  “政委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防暴隊上。9日淩晨3時左右,我和政委在營地咖啡屋聊天。政委摟著我的肩膀説:‘治全,我們走一下。’我記得那時候空氣真好,”回憶起與政委生前最後一次在一起,李治全臉上浮起一抹淡淡的笑容。

  “每走上10余米,我們就停一停,看一看。從咖啡屋到菜地,從菜地到營房,我們用了半個多小時,才把整個營地巡視一遍。他説,這8畝半的營地都是我們親手建設的,應該在營地每個角落都照兩張照片,”李治全開始哽咽。

  “政委説,我們的營地很漂亮,是各國駐海地維和部隊、警察防暴隊中最漂亮的。沒有哪個能跟我們比,”説到這裡,李治全再也控制不住,眼淚刷地流下來。

  回憶起李欽生前的辛勞,王業華泣不成聲。他説,自2009年6月第二次赴海地執行任務以來,短短幾個月裏,李欽的體重從96公斤劇減到80公斤。

  “政委説是運動的效果。其實我們都知道,是太操勞了,”王業華的聲音因抽泣時斷時續,“我清楚他的體重不是減下來的,是瘦下來的,將近20公斤,什麼運動能達到這種效果?”

  “當時在昆明的時候,他拍出來的照片,看著肚子還挺大,還讓我們宣傳幹事用圖像處理軟體把肚子變小一點。可是現在,他原來那些軍裝全都穿不了了,(人)太瘦了,都需要重新做,”王業華説著又把頭埋在手臂中。

  這張攝于2008年的資料照片顯示,李欽(前左)在海地萊卡地區聯海團營地佈置營救海地議員任務。新華社發

  現實中,這雙臂膀是一種信念

  如果不是這場地震,1月13日本是第八支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接受“和平勳章”的大日子。授勳對防暴隊員們來説,就好比博士生戴上博士帽。為此,防暴隊準備了整整一個月。

  “政委最後一次和我説話,是8日那天。那時我們正為授勳做準備,練刺殺操。我站在第一排,政委拍拍我的肩膀説:‘好好幹吧。不要出錯。這是我們中國防暴隊最後一次授勳,不要給中國防暴隊丟臉。’政委最後留給我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幹吧’,”鄧學海把臉埋在手掌中。

  “對我來説,政委是一種精神,是一種信念。他永遠不可替代,”王潤澤説得堅定。

  “我們會沿著他的路幹下去,把他交代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像他那樣,把工作做到極致,”李治全説。

  李欽政委的英魂,如他所願,留在了他魂牽夢縈的防暴隊營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