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向海地提供的首批人道主義救災物資啟運

時間:2010-01-17 08:48   來源:

  

 

  1月16日,救災物資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裝機。當日中午,中國政府向海地提供的首批人道主義救災物資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啟運。這批物資重約90噸,價值人民幣1300余萬元,包括20余萬份藥品、1000頂帳篷、240套攜帶型應急燈、2套水凈化設備、1250公斤食品和飲用水、4080件單衣等當地急需的物品。運載這批物資的波音747包機于北京時間16日中午12時22分起飛,途中計劃經停安克雷奇,飛行時間約19小時。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

  新華網北京1月16日電 題:“我們打破了緊急援助的常規”——中國馳援海地首批物資啟運速寫

  新華社記者王希

  16日11時27分,寒風中的首都國際機場,首批我國向海地震區提供的人道主義救災物資正在緊急裝運。

  救援物資包裝箱上的統一標識格外引人注目:一束翠綠的橄欖枝托起了火紅的五星紅旗和中英文書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援助”字樣。

  12時22分,滑行、加速,滿載著中國人民深厚情誼的南航CZ475號飛機順利升空,將在19個小時後飛抵剛剛遭受地震重創的太子港,為海地人民送去急需的藥品、帳篷、單衣、食品和飲用水等90噸救災物資。

  這距15日中國政府做出向海地提供價值3000萬元人民幣緊急救災物資的決定只有24個小時。

  當地時間12日下午,一場突如其來的芮氏7.3級地震讓昔日風光旖旎的海地首都太子港幾成廢墟,人員傷亡慘重。

  “中國是地震災害多發的國家,經歷過汶川地震的切膚之痛,我們對海地人民面臨的災難感同身受。”商務部對外援助司商務參贊余應福介紹説,在通過聯合國相關機構和我駐海地商務代表處獲悉災區人民處境困難,急需國際救援後,中國政府在第一時間決定伸出援手。

  在火速完成相關審批程式後,商務部旋即啟動了人道主義緊急救災物資援助應急機制。外交部、總參謀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和民航總局等部門紛紛應聲而動、各司其職。簡化程式、特事特辦成了落實這次援助方案的關鍵詞。

  星夜兼程,參與緊急人道物資籌措和運輸的部隊官兵從北京、上海、石家莊、南京、珠海五地以最快的方式向北京集結。當最後一批物資運抵首都機場時已是16日淩晨。

  “在24小時內完成物資籌措並安排運輸,我們打破了緊急援助的常規。”國防部外事辦公室綜合局副局長耿雁生告訴記者,將以往需要48到72小時的行動方案壓縮在24小時內完成,是為了將援助物資儘早發放到災民手中。

  南方航空公司中止了正常航班運營,選配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747-400F大型全貨機和遠航線經驗豐富的廖文捷、陳捷、葛峰等8名機組人員執行此次包機任務。

  據南航北京分公司黨委書記呂均洪介紹,海地機場目前處於無空中管制、無地面指揮、無任何保障的“三無狀態”,再加上航線距離極長,航路上氣候複雜多變,這次任務給機組帶來了極大挑戰。

  為此,飛行機組精確製作飛行計劃和各種備降、突發情況預案,採取“雙機組”接力的方式完成飛行任務。全程參與包機任務的廖文捷機長曾執飛汶川救災包機,多次執飛巴基斯坦、墨西哥、斯里蘭卡、孟加拉國救援等重大國際包機任務。他説,救災包機機組成員對完成任務充滿信心。

  余應福介紹説,商務部目前正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籌備協調發運第二批救災物資,並將根據首批援助落實情況和海地災民實際需求做出及時調整。

  “我們將密切關注海地災情發展和救災需要,繼續提供必要的人道主義援助。”余應福説:“相信海地人民在國際社會的幫助下,一定能夠克服暫時困難,早日重建家園。”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