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等地出現罕見強降雪:全球變暖,天氣變冷?

時間:2010-01-04 08:19   來源:人民網

  核心提示

  京津大雪是否為“史上最大”?雪後出現的低溫是否將是“史上最冷”?氣候“全球變暖”背景下為何頻現大冷天?

  氣象專家為您帶來權威解答。

  新年的第一場大雪,從1月2日到3日,紛紛颺颺降臨京津冀等地。北京和天津地區的日降雪量,均突破1951年以來的1月份歷史極值。

  中央氣象臺3日預計,未來三天,強冷空氣將繼續影響我國大部地區。3日18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佈寒潮橙色警報、暴雪橙色警報和海上大風橙色警報,同時還發佈了大霧預報。

  京津日降雪量破1月份歷史極值

  受蒙古高原強冷空氣影響,是否為厄爾尼諾所致還需進一步研究

  從2日晚開始,京津冀等地出現大雪。

  氣象監測顯示,京津冀等地降雪量普遍有4—8毫米,部分地區出現10—18毫米的暴雪,北京居庸關20小時降雪量達到21.8毫米。

  北京大部地區積雪深度有10—20釐米,昌平和門頭溝積雪深度達33.2釐米。

  氣象專家介紹,北京和天津地區1月3日降雪量,均突破了1951年以來的1月份歷史極值——北京1月份日降雪量歷史極值為6.2毫米,出現在1989年1月6日;天津1月份日降雪量歷史極值為6.6毫米,出現在1997年1月4日。

  中央氣象臺3日預計,3日夜間,京津地區的降雪將逐漸減弱,4日降雪會基本結束。

  未來24小時,大雪會出現在河北東部、天津東部、遼東半島南部、山東半島北部等地,山東半島北部的局部地區將有10—12毫米的暴雪。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應用與服務室高級工程師陳峪表示,京津冀等地出現的這次大雪,從降雪量上來看,個別地方打破了歷史極值,但大部分地區還是處於正常範圍內。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3日晚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京津冀等地出現大雪的原因,主要是蒙古高原下來一股勢力比較強的冷空氣,而華北地區水汽條件比較充沛,冷空氣下來時,水汽上升,帶來降水,“由於華北氣溫比較低,降水以降雪為主”。

  “從去年3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由正常向偏暖方向發展,到6月偏暖幅度達0.5攝氏度,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孫軍介紹,研究表明,這種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暖的狀況,對北半球中高緯地區秋末至冬季的氣候往往産生一定影響,比如北美地區和我國北方的降雪頻次增多。

  孫軍認為,厄爾尼諾是否是導致近期北方地區降雪較多的原因,還需要作進一步研究。

  中國氣象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目前了解的情況,這次降雪過程中,氣象部門沒有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段麗説,“這場雪和去年11月的那兩場雪不同,初冬的雪含水量大,下了就化了;現在是隆冬,氣溫在0攝氏度以下,下多少雪就會積多少。”未來一週,北京的氣溫將持續偏低,估計積雪要一週左右才會逐漸融化。

  北京將接近歷史同期低溫紀錄

  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低氣溫等極端天氣出現是表現之一

  強冷空氣還將帶來大風及強降溫,使我國中東部氣溫集體“跳水”。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受強冷空氣影響,3日夜間至5日白天,內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區東部以及淮河以北大部地區將先後有4—6級、陣風7級偏北風。

  強降雪過後,包括華北地區在內的中東部地區,氣溫將普遍下降8—12攝氏度,局地最大降幅可達16—18攝氏度。

  氣象部門預計,5日至6日早晨,華北北部最低氣溫將下降到零下20攝氏度至零下32攝氏度。大雪過後的北京地區,氣溫最低將跌至零下18攝氏度左右。這一最低氣溫,將接近有氣象數據記錄以來北京1月上旬最低氣溫(為零下20.1攝氏度,出現在1951年1月10日)。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介紹,中國氣象局于去年12月31日就針對此次雨雪天氣過程作出部署,並於1月2日啟動寒潮Ⅳ級應急響應。

  隨著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的召開,“氣候變暖”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但是,這次會議閉幕後,歐洲、美國遭遇了極端暴雪天氣。現在,我國京津等地也出現罕見強降雪。

  有人産生疑問:不是説全球氣候變暖嗎,為什麼天氣會這麼冷?

  對這個問題,孫軍指出,全球變暖的背景下,經常會有比較極端的天氣發生,“這些極端天氣,包括極端高氣溫的高溫、熱浪,也包括極端低氣溫的寒潮、大到暴雪。氣候變化,總的趨勢是全球偏暖、氣溫偏高,但某一個時段內,會有極端冷的天氣發生”。

  他強調,氣候變暖是大趨勢,但天氣變化會存在波動,並不是平穩發展的。(記者 劉毅)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