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60年:透過輝煌看差距——數字背後的喜與憂

時間:2009-08-14 08:4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8月13日電(記者 張旭東、姚潤豐、齊中熙、譚浩)經濟增長貢獻率世界首位、全球第一外匯儲備國、鋼産量創世界之最……盤點新中國成立60年,輝煌數字,紛繁入眼。
 
  60年滄桑巨變、60年波瀾壯闊。許許多多第一的變遷,向世人昭示:掌握了自己命運的中國人民,不斷創造著新的生活,書寫著豐富多彩的“傳奇”。

  成就固然欣喜,但透過輝煌的數字,仍需保持清醒冷靜,仍需認清中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的這一基本國情。   

  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第一 每人平均GDP排名仍在百名後

  國內生産總值(GDP)是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在有統計數據的1952年,中國GDP僅為679億元;去年,這個數字突破30萬億元,中國已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改革開放後持續年均增長近10%的中國經濟,已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經濟更被寄予厚望。前不久,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表示,中國有可能充當全球經濟復蘇的催化劑。

  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達22%,已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而據聯合國有關機構預測,中國今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達到50%。

  但要看到,中國經濟世界第三,總量卻只佔全球6.4%左右,約為美國四分之一,而每人平均GDP則排在全球100名之外。

  “成就不應影響我們對中國目前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關鍵期這一認識。”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鐘偉説,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和資源壓力沉重的發展中大國的基本國情沒有變。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經濟多年快速增長的背後,付出了資源和環境代價,付出了收入分配相對差距拉大的代價,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勢在必行。“唯有靠科學發展,中國才能由‘經濟大國’變為‘經濟強國’。”鐘偉表示。  

  外匯儲備居第一 喜悅背後亦“煩憂”

  外匯儲備是一國實力和財力的象徵。2006年2月至今,中國始終是外匯儲備第一大國。目前,外匯儲備已突破2萬億美元。

  在新中國成立後近30年的時間裏,外匯儲備極其有限。1978年,外匯儲備僅1.67億美元。

  外匯儲備由短缺到富足,從一個側面見證對外經濟的發展壯大。1950年,我國貿易進出口總額只有11.3億美元。伴隨著改革開放,中國打開國門,對外貿易得到長足發展,外匯儲備隨之呈幾何數字攀升。

  充裕的外匯儲備,為中國經濟增強了信心,對防範遊資衝擊、保障經濟平穩運作提供了堅實保障。

  “當歐美各國金融機構陷入水深火熱時,中國卻擁有令人羨慕的近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前副財長阿爾特曼曾撰文發感慨。

  但鉅額外匯儲備也帶來新的“煩憂”。前幾年外匯儲備的迅猛增長,就引發了流動性過剩等問題。而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全球金融資産大幅縮水,龐大的外匯儲備投資經營風險隨之顯現。

  當前,進一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加強外匯經營和風險管理,已成為中國外匯管理部門的重要任務。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