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臺合作提升福建龍海農業産業發展

時間:2009-08-10 09: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漳州八月九日電  “今年又是豐收年,價格也不錯,農戶每畝能凈掙二至三萬元人民幣。”時入八月,福建龍海市東園鎮過田村的黨支部書記陳清祥和村中不少農戶一樣,懷著喜悅的心情,開始採摘臺灣珍珠芭樂水果。

  陳清祥是全村第一個引進臺灣珍珠芭樂的人,一九九九年栽種了四畝多,帶動了全村的臺灣芭樂種植熱潮。目前,全村有近一半的家庭種植了這種水果,種植面積六百多畝,年産值近二千萬元。

  龍海市是福建省較早開展對臺農業合作的地區。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以來,臺灣彩色甜椒、金蘋棗、黑珍珠蓮霧、關廟綠竹等果蔬品种先後被引進到龍海推廣種植,受到當地農民的歡迎。對此,當地政府因勢利導,設立了福建省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點園區,成為臺灣農業科技引進、消化、輻射的窗口和兩岸農民創業示範的基地。

  官方數據顯示,目前,該園區已引進臺灣蔬菜、水果、食用菌等良種六十二個,成規模推廣聖女小番茄、金蘋棗、黑珍珠蓮霧等十多個臺灣品種;引進臺灣農業種養加工技術十二項。該市年種植各類臺灣品種農産品達二十一萬八千畝,為農民年創産值七億元。

  隨著對臺農業合作的逐步推進,一批臺灣農産品加工企業也紛至遝來。亞細亞龍海有限公司是龍海對臺農業合作的“急先鋒”。一九八七年龍海引進該企業後,東海食品、金之榕食品、振發食品等臺資企業也紛紛進駐。

  此間政府部門人士稱,臺資農産品加工企業以其成熟的生産模式和銷售市場,帶動了當地二千家農産品鄉鎮加工企業的興起,也促進當地形成了一個涵蓋生産、加工、銷售的完整農業産業化體系。對臺農業合作極大地推動了龍海市農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

  目前,該市共引進臺資企業三百二十四家。臺資企業建立種養基地三萬五千畝,帶動四萬多個農戶參與生産經營。全市農産品加工年産值三十五億八千萬元,其中臺資企業加工産值達十二億五千萬元。

  其中,果蔬速凍加工企業的引進也帶來了新的蔬菜優良品種、新的栽培模式,打開了國際市場。如今,該市蔬菜年種植面積擴大到二十一萬三千畝,總産量二十七萬六千噸,加工量十二萬噸,蔬菜成為龍海農業的新興支柱産業。

  此外,臺灣優良品種的引進還替代了一批退化、品質下降的傳統品種,收到了引進一項品種、建成一片基地、形成一個出口創匯拳頭産品的效果。據介紹,臺灣單雄性雜交羅非魚“永強一號”,已替代了當地傳統的四大家魚,成為淡水養殖的新當家品種。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