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電影節播放新疆分裂分子影片:一次乏味的表演

時間:2009-08-10 08:17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澳大利亞墨爾本8月9日電(記者江亞平 曹揚)8日下午,澳大利亞墨爾本市政廳裏了播放一部影片,片名叫做《愛的十個條件》,內容是介紹中國新疆民族分裂分子熱比婭的經歷。應第58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舉辦方的邀請,熱比婭本人也在現場觀看。

  開演前,主持人邀請熱比婭上臺與觀眾見面,並表示電影播放完後,熱比婭和該片導演丹尼爾斯將回答觀眾的提問。

  記者看到,這部長達53分鐘的影片顯然是一部充滿無知和偏見的影片。例如,影片不顧事實,説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49年“入侵和吞併了新疆這個獨立的國家”,還把新疆稱為“東突厥斯坦”。影片倒是記錄了熱比婭從新疆到華盛頓,如何組織和策劃分裂祖國的大量醜行。

  當電影放完後,主持人本以為會出現一片讚美和追捧之聲,不料熱比婭剛上臺,許多觀眾就紛紛離席,走向門外。

  自由撰稿人琳達一邊起身,一邊對記者説,一年一度的墨爾本電影節每屆都播放至少200部來自世界各國的電影,這部影片是拍攝水準比較差的一部。只是由於媒體大肆宣傳,她才決定來看看。琳達表示,來觀看並不意味著認同影片內容和觀點。

  一對中年夫婦艾倫和達娜對記者説,能看出來,在前排就座的是一些熱比婭的支援者,他們在利用這個機會宣傳自己的主張,想擴大影響。達娜説,他倆提前離場是因為對熱比婭的宣傳以及她與觀眾對話之舉毫無興趣。

  對話開始後,第一位站起來的觀眾質問導演:作為一部紀錄片,為什麼片中只有熱比婭及其追隨者的畫面和話語,卻對中國政府沒有任何介紹,也不表達中國政府和人民的觀點,這不是偏見是什麼?

  在影片中,熱比婭宣稱自己是“非暴力主義者”。在與觀眾對話中,熱比婭同樣把自己説成是“和平主義者”,並謊稱中國在“75”事件中“打壓和關押了許多維吾爾族人”。

  這時候,一位名叫大衛的中年男子站了起來,拿著話筒對臺上的熱比婭和臺下的觀眾説,他曾在中國生活過3年,對中國的情況比較了解,覺得中國的少數民族政策的確給許多少數民族群眾帶來了機會,改善了大多數人的生活。

  他問道:“從中國的中央電視臺上看到了關於‘75’事件的報道,知道在烏魯木齊的暴力事件中,死去的漢族群眾遠遠超過死去的維吾爾族人,受傷的也多數是漢族人,那麼這如何能理解成中國政府對少數民族的‘鎮壓’?又如何讓人相信熱比婭是個‘非暴力主義者’呢?”

  面對這些質問,臺上的導演和熱比婭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電影散場後,記者採訪了一位名叫凱瑟琳的中年婦女。凱瑟琳介紹説,自己是墨爾本一所大學的教授,也曾經在中國生活過2年,在學校教授英文。

  凱瑟琳説,她對中國這些年取得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有深刻的印象,她去過新疆,知道中國政府給新疆少數民族大量的支援和優惠政策。

  凱瑟琳説:“如果不是中國政府扶持少數民族,像熱比婭這樣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如何能在商業上取得成功?中國政府還給了她許多榮譽,可她到頭來還要反對政府,顯然是人品有問題,很難讓人相信她的話。”

  凱瑟琳還説,這部片子通篇都講熱比婭如何受苦和如何組織維吾爾族人反對自己的祖國,真是無聊得很。

  在電影開播前,記者也採訪了一些準備入場的觀眾。不少人都説,是因為最近有些媒體介紹和熱炒這部有爭議的影片,才特地過來看看,他們對熱比婭這樣分裂自己祖國的人並沒有什麼興趣。

  一些人還説,雖然最近當地媒體對中國的負面報道很多,為熱比婭做宣傳,但多數澳大利亞人都相信,中國是一個友好的國家,中國人民是友好的人民,熱比婭這樣的分裂分子企圖破壞兩國人民的友誼,其圖謀是不會得逞的。

“75”事件專題報道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