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孝嚴:實現父母遺願認祖歸宗 力推兩岸交流(圖)

時間:2009-07-24 13:0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長沙7月24日電 (記者傅剛 胡璇絢 韓新穎  晏海運 吳平) 7月12日下午,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在湖南長沙舉辦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閉幕式上,代表與會各界人士宣佈了經過兩天研討提出的六條共同建議,如“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深化兩岸文化産業合作,增強兩岸文化産業的國際競爭力”“促進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提升兩岸教育品質”等。這是本次論壇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當天晚上,在參加了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舉行的閉幕晚宴後,蔣孝嚴在他下榻的長沙華天酒店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與新華社記者合影 新華網 邢廣利 攝

  身處“蔣家門外”,留下終身遺憾

  蔣孝嚴是蔣介石、蔣經國之後的代表人物,也是蔣家第三代唯一活在世上的人。

  雖然往事已成過去,但面對新華社的攝影、攝像和文字記者時,蔣孝嚴仍深情地回憶説:

  “在我和孝慈很小的時候,外婆就告訴我,母親一再説這兩個孩子要回到蔣家,但是在我們6個月大的時候,母親就離奇地過世了。後來,我們一直隨母姓:章孝嚴、章孝慈。我們在高中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身世背景,我們不敢對外説,只有努力唸書,以後進入社會好好工作,別無選擇。”

  從念大學到大學畢業,每當人生的重要時期,蔣孝嚴、蔣孝慈兄弟總想通過王升將軍安排跟父親見面。後來蔣孝嚴成家了,有了一個女兒,又提出來跟父親見面。總是過了幾天,王將軍都以“不方便”為託詞作為回復,兄弟倆心裏當然很難過,每次一安排見面的要求從未實現。事實上蔣孝嚴、蔣孝慈在他父親生前,沒有以父子關係見過面。

  蔣孝嚴説:“我在‘外交部’工作時,遠遠地跟父親見過一次面,那是1972年的一個酒會上,他當時擔任‘行政院’的‘院長’,應邀出席這個由教廷大使館舉行的酒會,遠遠的看到他。我很想上前叫他一聲,但又不敢確定他認不認識我,我觸及到他的目光感覺到他和我點頭笑笑,但我還是決定閃開,在一個很有感觸的情況下離開了。這是父親生前唯一同我見過一次面的情況。”

  “再見面的時候,父親已經過世了。我跟孝慈在1988年元月16日晚上,由孝勇陪同開車到榮民總醫院他的靈堂那邊,後面有我們叫作停放遺體的冰床。看見孝勇將冰床輕輕拉出來,父親安詳地躺在裏面,我們跪在他前面失聲痛哭,這是跟父親以父子關係的第一次見面。” 

 

蔣孝嚴夫婦在蔣氏故居本堂進香祭祖

  前往奉化溪口,祭拜蔣家祠堂  

  如今的蔣孝嚴,既是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又是臺“立法院”委員。也就是説,他不僅是臺“執政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同時還是公眾選舉出來的民意代表,加上他的蔣家第三代的特殊背景,因此,無論從現代意識還是從傳統理念來説,他身上都帶有容易識別的政治和文化的標識。

  然而過去,他在公職領域的發展並非易事,在私人領域“認祖歸宗”遇到的困難更多。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蔣孝嚴回憶説:“2000年,國民黨的政權等於是喪失了,民進黨上臺了。原來在國民黨裏面擔任‘部長’級的,為了延續在政界發展,選擇投身基層競選‘立法委員’的除了我以外沒有別人。”

  蔣孝嚴選擇了競選難度大的區域“選舉”。競選工作是辛苦的,儘管他有一定的知名度,有過去從政的成效、成績,但選票是一票一票投的。他一天又一天向選民介紹他的理念和想法,尋求選民的支援,在和民進黨對手競爭下他順利當選了“立法委員”。

蔣孝嚴赴大陸祭祖 在母親墳前上香

  蔣孝嚴説:“政黨輪替那年在公領域裏面我作了競選‘立法委員’的決定,而在私領域裏面我決定要啟動‘認祖歸宗’這個程式。因為2000年以後,我離開公職,到大陸訪問也方便了,我跟相關單位申報一下就可前往。所以2000年8月,我就帶著我家人,包括孝慈的夫人和孩子,一起到浙江奉化溪口去祭祖。”

  早幾年前,就有奉化幾位蔣氏族長寫信給他,説在媒體上看到蔣孝嚴考慮“認祖歸宗”的問題,如果要“認祖歸宗”,應該先回來祭祖,並邀請蔣孝嚴去奉化祭祖,或者他的夫人來。但是那個時候蔣孝嚴有職務在身,不方便前往。

  蔣孝嚴説:“政黨輪替之後,我清理書房裏的東西,又發現了擺在一旁的這封信,蔣氏族長建議躍然紙上。我現在身份單純了,可以考慮去祭祖。所以在那年8月,我安排孝慈和我們兩家人前往奉化。那個時候蔣家已經沒有人當道,也沒有人當權。如果蔣家還有人當主席、當領導人,我覺得這種做法反而不見得恰當,好像要爭什麼東西。現在祖父、父親都不在了,連老夫人都不在了,緯國將軍也不在了,而且蔣家第三代只剩下我一個人,我覺得我應該要把這件事情完成,才能夠對得起我的父親跟母親。”

  由於同蔣孝嚴家同臺灣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的關係比較密切。蔣經國在過世前三年,曾向秦孝儀交待過一件事。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去世,僅隔一天,秦孝儀就將蔣孝嚴、蔣孝慈叫到院長辦公室。

  “秦先生告訴我説,你們很難過,他可以體會,但是你們不要心裏面太傷心,我告訴你們一件事情,你父親過世之前當面告訴我,這兩個孩子一定要完成‘認祖歸宗’的程式。他還告訴我們,這件事情同時知道的還有俞國華先生。父親已經過世了,這件事情我心裏面一直希望把它完成。”蔣孝嚴如是説。

蔣孝嚴認祖歸宗

  實現父母遺願,完成歸宗大事

  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在給蔣孝嚴的自傳作序時寫道:“孝嚴兄把這本書獻給蔣經國先生,並説‘許許多多的事情,就只因為他是我的父親,我才奮力而為。’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此之謂乎?”

  “我要‘認祖歸宗’,去蔣家祠堂祭拜了,包括祖母毛太夫人的墓也祭拜了,但是回到臺灣,還是要尊重‘法律’的程式。我原來的身份證,父親是寫我大舅,母親是寫我大舅媽,因為我從母姓,父親欄是章浩若,母親欄是紀琛。”蔣孝嚴説。

  儘管在臺灣,很多人知道章孝嚴的父親是蔣經國,問題是他要證明原來身份證父親欄裏面不是他父親,因為這牽扯到繼承權和財産權的問題,其法律程式是非常複雜的;另外,他要證明母親欄裏面不是他母親,也是很複雜的法律程式。

  一是由王升將軍出一個證明,證實在章孝嚴、章孝慈小的時候,蔣經國提供了兩個孩子的生活費,有撫養的事實。

  二是前往南昌,找到他大舅的兩個孩子,由他們來證明,章浩若與章孝嚴的關係只是舅舅和外甥的關係。

  三是前往洛杉磯,找到他已年高83歲的大舅媽,從她頭上拔了一撮頭髮,帶回臺北做DNA鑒定,證明大舅媽不是他的母親。

  四是前往桂林,找到章孝嚴、章孝慈出生的醫院,證明1942年在這裡出生的兩個孩子,母親是章亞若;還要由海基會、海協會進行公證。

  經過一系列的法律程式,終於可將原有的章孝嚴身份證的父親欄、母親欄空出來,改寫為父親蔣經國、母親章亞若。

  蔣孝嚴説:“戶政單位要我從父姓改姓蔣,原來我叫章孝嚴,但我説暫且不改,以後再説。所以2003年我並沒有改姓,一直到2005年,我再到戶政單位申請一張身份證,我説現在改姓,改為姓蔣。為什麼?因為我一直等到蔣方良女士,就是我父親的原配2004年12月下旬過世以後,我才改從父姓,因為我怕傷害到老人家,我們要儘量考慮到別人的感受,不要刺激到老人家,這是我對父親的尊重,是對蔣方良女士的尊敬,也是對我母親的尊敬。所以我的身份證到2005年才將姓名改為蔣孝嚴。”

  力推臺商包機,促進兩岸交流

  不久前面對媒體,蔣孝嚴曾經表示,蔣經國先生五個兒子中,現在只剩下他一個,連他雙胞胎弟弟孝慈也過世了。“既然留我一個人下來,我相信上天自有他的目的和旨意。”這説明,蔣孝嚴對自己期以某種責任和使命。

  據了解,兩岸包機起始於2003年,一開始僅限于在大陸投資的臺商及其家眷,稱為“臺商春節包機”。2006年,兩岸包機搭乘對象擴大到持證件的臺灣居民,稱為“臺灣居民包機”;同年開放了專案貨運包機,實現了包機節日化,即在清明、端午、中秋、春節四個節日期間進行。2008年又擴大為週末包機,不限臺灣居民搭乘,更開放讓大陸及其他人士搭乘。

  但是,在2003年以前,臺灣和大陸沒有直接空運,旅客和臺商均須經過香港、澳門或者韓國、日本轉機方可到達對岸城市,動輒需要半天時間。尤其是春節前夕,大批臺商要由大陸返回臺灣過年,輾轉週折的航程對他們十分不便。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時任“立法委員”“中國臺商發展促進協會理事長”的蔣孝嚴(當時還叫章孝嚴),首先於2002年10月27日提出大陸臺商春節返鄉的倡議,獲得了島內各界呼應特別是工商航運界的關注和支援。大陸有關方面也給予積極推動,並以特事特辦方式促成了2003年首次兩岸春節包機的實施。

  談及此事,蔣孝嚴深有感觸地説:“現在大陸27個城市都有包機,共計270多個航班。連長沙都有,北京、上海更不用説了,就是因為2003年有臺商春節包機。臺商春節包機怎麼來的,我的確出了不少力氣。我很幸運地碰到歷史的一個轉捩點。”

  “2002年,我多次到北京來推動春節包機,因為臺商需要,不能讓他們過年的時候回不到臺灣。尤其是上海的臺商,買不到機票到香港轉機回臺灣,每逢過年的時候,大陸人口大遷移,幾億人在那裏等。上海一堆的人要回廣東和香港,臺商常常回不去臺灣,等到回去年都過完了。”

  “臺商跟我講,我就積極推。那時候我是國民黨中常委的身份,在常委會上提出一個提案,連戰先生是主席,他很支援,表示可以成立專案由黨來推動,我就跟其他幾位‘立法委員’到北京,找當時的中臺辦主任陳雲林先生,找大陸的民航總局局長,跟他們談了好幾次,來來去去像穿梭一樣,好辛苦,有幾次要經過香港到北京已是半夜,第二天談完馬上又趕回臺北。”

  “那時候民進黨不願意看到兩岸走近。我在‘立法院’質詢,説要讓包機飛啊,臺商也需要過年啊。民進黨當局説,包機?不行,一口回絕了,還説大陸是‘敵國’。後來我只好在‘立法院’提案,動員100多個‘立法委員’聯署,其中包括民進黨的‘立法委員’,因為他們也想搶臺商的選票。議案成立後,當局感到了壓力,不做不行了,從2002年一直拖到2003年才算定案,包機才起飛。”

  談到本次論壇,蔣孝嚴表示,作為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平臺,實際上從去年開始,除了國共兩黨,已經有親民黨、無黨聯盟、新黨等很多派別出席;今年除了所謂泛藍政黨參加之外,又有民進黨以前一些重要成員出席,這表明兩岸交流的不斷擴大。他表示,只要是對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的事情,他都會盡心竭力去做,力爭對社會、對人民有所貢獻。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