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共同建議”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添穩固基礎

時間:2009-07-13 09:30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長沙/臺北7月12日電(記者王建華 張勇 陳鍵興)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12日下午閉幕。論壇通過了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的“共同建議”。

  兩岸分析人士説,“共同建議”涉及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的各主要方面,為兩岸雙方研究和制定政策提供了有益參考,它無疑將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更加穩固的基礎,推動其向更高層次提升。

  這份“共同建議”共包括6個方面的29條建議,涉及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兩岸文化産業合作、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兩岸文化教育合作機制、兩岸新聞交流以及推動兩岸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産業合作等領域。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北京清華大學客座教授辛旗説:“‘共同建議’具體而細緻,每一條都有很強的操作性,既立足兩岸關係的客觀現實,也著眼于兩岸關係未來的長遠發展。它是兩岸各界高度共識的結晶。”

  辛旗表示,相信“共同建議”將會逐步轉化為兩岸雙方的實際政策措施,促進兩岸民眾消除隔閡、減少排斥,增進認知、拉近親情,從而成為加強兩岸文化認同、民族認同的一個重要步驟。

  “當前,兩岸關係已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未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應該是全面的發展,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辛旗説。

  辛旗認為,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有助於化解兩岸交往中存在的一些嚴重障礙和阻力。

  “共同建議”提出,支援兩岸相關機構和專家學者就協商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進行研究規劃,以利建立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機制,實現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制度化、規範化、長期化。

  對此,福建省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吳能遠表示,兩岸文教交流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兩岸進行文教交流時少受人為等因素的干擾。

  他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穩定與持續,有必要建立在兩岸共同的中華文化價值觀上。”

  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文字學家李鍌高度讚揚“共同建議”的內容。他説,中華文化是兩岸共同的精神命脈,必須通過交流與合作來共同繼承和弘揚,兩岸同文同種,是無法分割的。

  李鍌對“共同建議”提出的鼓勵兩岸民間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工具書也大加讚賞。李鍌早年參與編撰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已在大陸出版,他還曾與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施光亨共同主編《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詞典》。

  臺灣大學政治係教授張麟徵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岸加強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已刻不容緩,因為數十年的分隔確實造成兩岸之間的諸多差異和隔閡。

  針對“共同建議”提出的有關兩岸共同傳承中華文化的內容,張麟徵説,兩岸在文物保護、傳統文化研究等方面結合各自的資源和優勢來加強合作,有著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而且空間很大。

  張麟徵還表示,兩岸共同提升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影響力,是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及其“共同建議”為此開闢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