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關係協會副會長張銘清:用真情拉近兩岸距離

時間:2009-06-29 08:49   來源:淅江線上

  在大陸,大多數人原本並不熟悉張銘清這個名字,直到去年10月他在臺南遭遇綠營極端分子襲擊的消息傳出,人們才認識了這位從事對臺工作十幾年的花甲長者。而在臺灣,這位前國臺辦發言人、現在的海協會副會長卻一直有著相當高的知名度,當政治娛樂節目《全民大悶鍋》將模倣張銘清列為“常規項目”之後,他在島內更是家喻戶曉。

  “什麼也無法改變我對臺灣的感情”、“共同的文化是連接兩岸最好的情感紐帶”,6月25日,當本報記者與張銘清面對面時,無論談什麼話題,似乎總離不開一個“情”字。對待臺灣,我們有著撇不去的情感,而張銘清這麼多年來正是用這種真情,努力拉近兩岸的距離。

  臺南遭遇暴力襲擊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去年10月,張銘清以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的身份訪問臺灣,應邀參加臺南藝術大學舉辦的“第七屆兩岸傳播暨影像學術研討會”。到達不久,就遭到了綠營支援者的圍堵。“10月19日那天,本來定在一家著名的小吃店吃飯,誰知還在路上就得到消息,小吃店已經被綠營的支援者包圍了,”張銘清説,“第二天在臺南藝術大學演講的時候,又有人衝上臺來抗議。”對於這些,張銘清並非沒有心理準備,“我去之前,朋友就告訴我,必須有思想準備,因為臺南是陳水扁的老家,可能會出現不少抗議者”,但他沒有料到的是,抗議之外,他竟然還會遭遇暴力對待。

  10月21日在臺南古跡孔廟外被推倒在地那一幕,張銘清至今記憶猶新。“被襲擊以後,我們就想趕快離開,但那些綠營的支援者已經把我們的車團團圍住了。還有人爬上車頂,又跳又叫,連車燈都掉下來了,”張銘清説,“當時那種情況,不是我悲觀,我真的以為這次是回不去了。”

  暴力事件過後,包括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主席吳伯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郁慕明在內的許多臺灣朋友,都給張銘清打來慰問電話,還有一些普通的臺灣民眾,見到張銘清就給他鞠躬,説這件事令他們感到愧疚,甚至無地自容。張銘清説,連戰打來電話時還説,這種事在臺灣是家常便飯。他當時只好苦笑回應:“這种家常便飯,我可從來沒有嘗過!”慰問的電話、短訊、心意卡接個不停,花籃更堆滿了整個酒店大堂,其中一個花籃寫道:“張院長,你要記得,你在臺灣有無數的朋友。”這也讓張銘清備受感動。

  “所以我説,什麼都無法改變我對臺灣的感情,這次襲擊事件也是一樣。長期的對臺工作讓我交到了很多的臺灣朋友,我知道大部分臺灣同胞都是好的,哪怕這些襲擊分子,也是受到了誤導,才會採取這種不智的行為。”張銘清真誠地説。

  事後,臺灣媒體在報道上幾乎是一邊倒地支援張銘清,而且10余家媒體都積極聯繫警方,提供臺南市綠營“議員”王定宇等人對張銘清襲擊的資料畫面。在一家臺媒所作的民調中,有68.8%的受訪民眾都認為這起暴力襲擊令臺灣蒙羞。“我那次回大陸前就説過,是非自有公論,公道自在人心,這就是公道!”張銘清説。

  安全護送震區臺胞

  大災之中結下深情

  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期間,張銘清受國臺辦和海協會的委託,第一時間來到災區。他最大的任務是幫助滯留在災區的2800多名臺灣遊客轉移到安全地帶,並將他們送上返臺的飛機,同時,還要接待臺灣派到災區的搜索隊和醫療隊。

  “大地震過後,大部分臺灣遊客都很快找到了,只有14個來自彰化的鄉親一直找不到,”張銘清説,“地震當時,他們正在從汶川出來的路上,由於道路毀壞、資訊中斷,所以怎麼也聯繫不上。”於是,他把其他遊客安全護送走之後,又與四川省臺辦、阿壩州臺辦聯合當地多家單位一起尋找,但一直沒有消息。

  直到5月15日,四川省臺辦通過四川電視臺航拍得到的影像資料,以衛星定位的方式,鎖定了那14個彰化遊客所在旅遊車的大概位置——汶川縣七盤溝鎮。5月17日,兩架直升機先後來到七盤溝鎮上空,但都因為能見度太低無法降落。“於是我們阿壩州臺辦的主任郭朝武步行了整整十個小時,才找到那14位遊客,而那個時候他自己的親人都還生死不明啊!”張銘清動情地説,“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七盤溝鎮的老百姓把這14個臺灣同胞都接到了家裏,還給他們燒菜做飯,安頓得很好。這14個彰化鄉親後來也一直對我説著感謝的話。”

  5月18日,張銘清親自乘救援直升機來到七盤溝鎮,接到了11位鄉親,“還有3個因為出去找電話聯繫家人了,結果沒能接走。”5月19日,最後3人也都安全抵達成都。“在四川的2800多名臺灣同胞,僅兩人遇難,而我們沒有因為救災不及時,造成任何不幸,這是我們備感欣慰的一件事,”張銘清説,“我們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每一位臺灣同胞,真的是仁至義盡了。”

  事後,臺灣旅行公會的一位負責人許淑玲給張銘清寫了一封信,對他冒著生命危險來到震區幫助臺灣遊客表示感謝,並表示如果張銘清來臺一定要熱情款待。張銘清在臺南遭遇襲擊之後,許淑玲也通過酒店經理以短信的方式,向張銘清表示歉疚和遺憾。在地震中最後被救出的14位彰化鄉親更是打來電話,不無痛惜地説:“您應該來彰化的,在這裡您絕不會遭到那樣的對待!”

  張銘清回到大陸後不久,就收到了彰化鄉親寄來的兩大箱臺灣傳統酥餅,還有彰化縣縣長卓伯源的一封慰問信。

  “大部分臺灣同胞都是如此真誠、友善,你説我怎麼會因為一小撮人的不智行為,就改變對臺灣的感情呢?”張銘清説,臺灣同胞的這份真情深深觸動了他,他也鄭重地寫了一封回信表示感謝。

  張銘清會“張名清”

  “有緣千里來相會”

  在大陸,有一個從事對臺工作多年的張銘清;在臺灣,有個每週在電視上開講兩岸問題的“張名清”。這個“張名清”,就是政治娛樂節目《全民大悶鍋》中模倣張銘清的邰智源。

  《全民大悶鍋》(後改名《全民最大黨》)的口號是“解悶救臺灣”,張銘清對它也頗為了解:“這個節目把政治娛樂化,就像給臺灣老百姓解悶的一個出氣筒,收視率很高,邰智源模倣我也有4年時間了。”節目中,邰智源搖身一變化身“張名清”,大大方方在臺灣開起了“國臺辦記者會”,當張銘清調任海協會副會長後,邰智源也緊跟形勢,把背後的牌子從“國臺辦”換成了“海協會”,繼續開他的記者會。“哈哈,其實海協會哪有什麼記者會啊。”張銘清笑著説。

  張銘清和邰智源見過兩次面,有一次還是在情人節。

  “小邰曾經好多次託人帶話,説想和我見個面,”張銘清説,“2006年的2月14日那天,剛好是西方的情人節,小邰專程趕來北京見我,還真是‘有緣千里來相會’。”説起見面的情形,張銘清樂了:“他見我就鞠躬,説很想見我又怕見我,我問他怕什麼,他説怕我罵他歪曲我的形象,我就笑著説,‘你比我年輕那麼多,是美化了我的形象,我還怕你跟我收廣告費呢!’”一句玩笑話,一下子讓氣氛輕鬆起來。那次見面,兩人聊得很愉快。邰智源送了張銘清一尊文殊菩薩陶泥小佛像和臺灣特産,張銘清則親筆題了一幅字“智者樂水、源遠流長”回贈邰智源。

  “去年我去臺南作學術交流,又和小邰見了次面。我是2月19日晚上到臺灣的,小邰當天就餓著肚子搭‘捷運’從臺北趕到了臺南,還給我拿來了好多箱酒和食品,他確實是個特別熱情的人,不過他帶來的東西都被我給退回去了。”張銘清笑著説。

  襲擊事件後,邰智源還專門在節目中竭盡嘲諷之能事,給張銘清出了口氣。

  當過多年國臺辦新聞發言人的張銘清,因為他的直率和真誠,在臺灣記者之中人緣特別好,他也是真心把許多臺灣記者當做朋友相待。有相熟的臺灣記者病了,他會噓寒問暖,每當記者朋友過生日時,他都會貼心地發去一條祝福短信。“我一直相信以情動人這句話,兩岸人民之間的感情,不正是兩岸和平統一最堅實的基礎嗎?”張銘清的一句話,道出了兩岸關係關係穩步發展最重要的支撐。 (錢江晚報 董立林)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