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提兩岸僑胞“聚同化異” 臺方及華媒積極評價

時間:2009-06-23 08: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21日電 中國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于6月18日開始其就任國臺辦主任後的首次訪美行程,抵舊金山第一站即發表身居海外的兩岸僑胞不僅要“求同存異”,更要爭取“聚同化異”的言論,引起臺方及華媒關注。

  王毅:聚合兩岸僑胞 化解歷史心結

  6月18日晚,王毅在中國駐舊金山總領館為兩岸僑胞舉行招待會,他指出,兩岸僑胞應最大限度地“求同存異”,“同”指的是兩岸僑胞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都是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包括大陸和臺灣在內的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兩岸僑胞的共同目標是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

  王毅強調,兩岸僑胞不僅要“求同存異”,更要爭取“聚同化異”。他説,要通過共同努力,聚合起兩岸僑胞致力於和平統一與振興中華的“大同”,化解歷史遺留下來的種種心結和歧見。

  王毅説:“基於這樣的大同,我們有責任加強兩岸僑團的團結,共同發揮溝通兩岸的橋梁作用;有責任在海外積極傳揚中華優秀文化;有責任反對違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行徑。”

  十九日上午和晚上,王毅分別在舊金山和洛杉磯與當地兩岸僑界代表進行座談,聽取僑胞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華媒:“聚同化異”海外僑界融合正當時

  對於王毅“聚同存異”的提法,美國《僑報》稱“令人耳目一新”。該報社論文章指出,海外僑界關係是兩岸關係的一種延伸,在兩岸出現大和解局面的今天,海外僑界也應該順潮流而動。僑界應停止不必要的內耗爭鬥,而且要求融合、求發展。“聚同化異”的關鍵動詞是“聚”與“化”,顯然比“僑界休兵”的“休”更為積極、主動。

  社論指出,海外華人,不管來自大陸、臺灣、港澳,不管是新僑老僑,不管講閩南話還是普通話,都是炎黃子孫,也都是中國文化的傳人,都希望祖國走向富強、走向民主,而不是走向貧弱、走向動蕩。這樣,海外華人才能挺起腰桿,這是僑界的最大公約數,也是“聚同”的基礎。而“化異”,首先要增加互信,不利於團結的話少説、不利於團結的事少做。不僅要追求與主流社會之間的融合,而且要追求華人之間融合。與此同時,推動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推動中華民族的繁榮與統一。

  社論強調,“聚同化異”要推進,也要講究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僑界之間的融合,應從文化、社會、經濟等議題入手,而涉及到意識形態的問題可以緩一緩。尤其是對於由於種種原因,偏執于“臺獨”觀點的人,也要給以時間和機會讓他們轉變。而最應該起步的,是人的交流,僑界組織之間應打破各種人為的樊籬,加強溝通與合作。同時,大陸僑胞多到臺灣走走,臺灣僑胞多到大陸看看,只有“眼見為實”,才是化解歧見,增進了解,求得共識的不二法門,而在這一領域,兩岸都有很多事情可做。

  國民黨:“聚同化異”有利於兩岸僑胞和解交流

  對於王毅在美國提出兩岸僑胞“聚同化異”説法,國民黨副秘書長張榮恭20日指出,這有利於兩岸僑胞和解交流、和諧相處,共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張榮恭説,王毅會見僑胞時表示,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主張的兩岸在涉外事務中不應內耗的理念,“同樣適用於兩岸涉僑事務”。這是大陸對僑務的最新表態,呼應了一年來的海峽新局勢。

  張榮恭指出,兩岸僑務對立的背景相當複雜,但如同兩岸關係的改善一樣,可從維持現狀、擱置爭議著手,持續求同存異、共創雙贏,使兩岸僑胞都成為海峽和平穩定的助力。

  據報道,本月7日至14日,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首度訪台,與臺灣華僑總會簽訂加強合作交流協議書,期能共同推動六項事項,以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僑聯主席林軍稱,這是兩岸僑界民間交往邁出的重要一步。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