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渡”端午節 兩岸一家親

時間:2009-05-29 09:3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福州5月28日電(記者 胡蘇)“歡喜船入港,我君走船人,蚶江與鹿港,對渡來通航……”伴隨著歡快的民謠和喧天的鑼鼓聲,兩岸共同信奉的海上保護神的象徵——“王爺船”被送入大海,掀起了“閩臺對渡文化節”的高潮。

  5月28日,福建省與臺灣鹿港鎮公所、臺灣鹿港文教基金會、臺灣民間古物文化交流協會等機構合作,在福建石獅蚶江鎮共同舉辦第三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一百餘位臺灣鄉親應邀前來,與大陸同胞共同慶祝端午佳節,紀念兩岸間延續了兩百多年的“對渡文化”。

  火鼎公、火鼎婆抬著大火盆,扭著大秧歌;臉上貼麻子、手上搖扇子的老阿婆一路走一路唱;光膀子的漢子拍著結實的大胸脯……

  眼前火熱的蚶江民俗表演,讓參加對渡節的臺灣參訪團執行長蔡崇熙興奮不已。“今天既是對渡節,也是端午節,我看蚶江與鹿港的端午習俗如出一轍,”蔡崇熙説,“就連鹿港的端午粽子,無論外形還是口味,都與石獅的粽子一模一樣。”

  石獅蚶江地處閩南沿海,與臺灣鹿港相隔僅130多海裏,兩地民眾自古以來就在這片海域上乘船往來。清乾隆年間,清政府特令開放蚶江與臺灣鹿港對渡,蚶江成為大陸與臺灣交通貿易的中心港口。如今,兩地對渡已經從當年的經貿往來逐步演變為一種文化習俗。

  蔡崇熙告訴記者,他的祖籍在福建泉州東石。“清朝乾隆四十九年,我的先祖就是從蚶江古渡口乘船遷移至臺灣。祖先們帶去了福建人的風俗習慣,並紮根臺灣。現在臺灣鹿港保留下來的很多民俗,幾乎與海峽對岸完全相同。”

  龍舟競渡,潑水祈福,這是石獅蚶江傳承了300多年的端午習俗。28日下午,數十艘大小船隻又聚集在蚶江後垵澳古渡頭,展開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潑水遊戲”。

  “清涼的海水潑過船去,美好的祝福帶給對方”。蚶江漁民蔡榮勝告訴記者,“端午節的海水是吉祥之水,潑到就是福氣!”

  據當地群眾介紹,蚶江“海上潑水”最早見於明,盛行于清,也是蚶江和臺灣鹿港對渡的産物。清朝年間,隨著蚶江與臺灣貿易往來的密切,雙方的民間文化交往十分活躍。每逢端午節慶,蚶江、鹿港兩地民眾在海上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祈求風調雨順。時值春夏之交,天氣炎熱,兩岸船民便駕船競渡,追逐潑水,驅熱消暑,祈求吉祥。後逐步演變為通過潑水活動,交融情誼,互送祝福。

  在對渡節開幕式上,虔誠的船民焚香鳴炮,將代表著海上保護神的“王爺船”送入大海。

  參加對渡節的不少臺灣鄉親告訴記者,“放王爺船”也是兩岸共同的端午習俗。不僅在蚶江有供奉“王爺船”的“五王府”,在臺灣多個地方也有“放王爺船”儀式,而且場面講究、儀式隆重。

  在對渡節開幕式上,臺灣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康壽告訴新華社記者,兩岸自古血脈相連,經過多年隔絕之後終於逐漸恢復往來,希望今後交往更加緊密,就像兩岸民間流傳的“對渡潑水”民謠所言,“歡喜船入港,兩岸心相同,盼君早歸航,潑水喜團圓。”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