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民進黨需要新的兩岸論述或能重獲中間選民信任

時間:2009-05-21 08:2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民進黨“嗆馬”的街頭運動落幕,下一步如何出招、方向何在、怎麼定位與陳水扁的關係等問題尚無明確説法,但民進黨指標性人物近日火力全開照舊“打馬”,“親中即賣臺”的老調未變,令人質疑“民進黨除了‘反中’還能幹什麼?”島內媒體指出:民進黨必須證明的是,在傳統的“愛臺灣”的論述之外,民進黨有提出進步本土論述與嶄新兩岸論述的能力,這也是臺灣社會對於民進黨與時俱進的殷切期待。 

  蔡英文不理“雙英會”

  馬英九一年來多次公開表態希望與蔡英文對話。20日上午馬英九辦公室秘書長詹春柏出席呂秀蓮舉行的記者會時,又向媒體表示馬英九非常期待與蔡英文會面,他在記者會上見到蔡英文時會提出邀請,馬英九對任何議題都可以接受,時間、地點由蔡英文決定,媒體可實況轉播對話全程。

  沒想到詹、蔡二人一碰面,蔡英文劈頭一句:“拿出具體計劃來!”氣氛一時尷尬,還是呂秀蓮出面打了圓場。蔡英文向記者抱怨説,馬英九不要老是炒作“雙英會”議題,若有誠意,把具體計劃拿出來,民進黨再來考慮。蔡英文説,她不知道兩人對話基礎在哪。

  蔡英文順勢“打馬”,她説過去一年,經濟衰退,進口和財政惡化,失業和所得也惡化。對於馬英九引用民調數字稱73%的民眾支援臺灣參加世衛大會,蔡批民調不準確、馬英九欺騙人民。

  罵人還是“賣臺”老調

  20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炮火全開,黨團總召柯建銘説,今天要算算馬英九這一年的總賬:“馬英九認賊作父,沾沾自喜,詐術‘治國’,建立‘新黨國’體制,促進終極統一。”黨團幹事長李俊毅説,馬團隊一年來失敗的政策罄竹難書,民主倒退,集權體現,街頭戒嚴侵害人權,臺灣“主權”、人權消失不見,新聞自由向後走,言論發表也受到箝制,甚至有白色恐怖進入校園,財經政策是‘錢進中國’,掏空臺灣…… 

  就在民進黨老調再彈的罵聲中,聯合新聞網舉辦的“讚馬與嗆馬的理由”活動顯示,讚馬的聲音高過批評,多數人認為,馬英九的兩岸開放政策會讓臺灣前景更好。19日,政治大學舉辦的兩岸關係座談會也傳出專家學者的聲音:馬英九上任一年來,在兩岸關係上做了很多努力,期盼兩岸能以“務實”與“誠信”的原則建立共識,創造雙贏。

  需要新的兩岸論述

  《中國時報》20日發表評論指出,除了“愛臺灣”之外,民進黨必須證明有提出嶄新的兩岸論述的能力。

  評論説,已經跌到谷底的民進黨,唯有展現反省能力、進步能力,才可能重新獲得中間選民的信任,而這部分完全不能寄望馬英九犯錯,只能靠民進黨自己面對問題。比如各界關切民進黨如何與陳水扁切割,坦白説,陳水扁已經是過去式了,如果這個政黨還在挺扁、反扁間打轉,也沒什麼好值得期待了。民進黨該做的是進行深刻反省甚至進行大辯論,才能讓外界真正耳目一新。蔡英文已經説過,民進黨應該提出新的本土論述,但這不能淪為口號,否則只會被人看破手腳。民進黨何時能夠提出足以説服各界的本土與兩岸論述,就會是該黨脫胎換骨、重新出發的轉捩點。( 本報特約記者 邰文欣)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