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處處寄哀思--各地群眾以多種形式紀念地震週年

時間:2009-05-13 08:4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5月12日電 14時28分,廣西南寧市南湖公園,一對年輕夫婦來到寂靜的湖邊,將一盞特別製作的柚子燈放入清澈的湖水中,目送它著緩緩飄遠。柚子燈上放了一張粉紅色卡片,上面只有一句簡單的話:親愛的朋友,地震已經遠去,我們現在微笑面對生活,請放心。今年26歲的妻子張德芳曾經在四川求學4年,她的兩位大學同學在汶川地震中遇難,失去了年輕的生命。

  當時鐘指向14時28分,城市與鄉村不約而同地陷入寧靜。紀念活動在全國展開,各地群眾以不同形式向汶川地震遇難同胞寄託哀思。

  12日的北京風和日麗,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湛藍的天空中飄揚。這一刻,北京天安門廣場頓時安靜下來。自發趕來參加悼念活動的數千人朝著國旗、天安門城樓的方向低頭默哀。

  寂靜中有人輕輕唱起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漸漸地,廣場上的人群隨之唱起:“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此刻,天安門廣場上,雄壯的國歌聲響徹天地。

  人群中,來自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學生尤龍流下熱淚。他説,“災難的傷痛總會過去,經歷苦難後的中國會變得更加堅強。”

  在合肥,一張主題為“請銘記、請遺忘、也請和我同前行”的合肥晚報特刊可以以1角以上的任意價格出售,所有募捐善款將全部用於四川災後重建。義賣活動在全市六個重要商業中心同時舉行。

  在合肥市鼓樓商廈門前廣場,很多人買了報紙後,又參與到義賣行動中,當起了志願者。一位市民往募捐箱投入一打百元人民幣後,領走了一張報紙。記者追上他想採訪幾句時,他禮貌地拒絕了。他説:“早就想為汶川做點事,義賣為我們這些普通市民獻愛心提供了方便的渠道,捐款是應該的,不值得一提。”

  在四川省北川縣,1300多名北川師生靜靜佇立著,有人在輕輕啜泣。

  “希望他們能在天上看著。”北川中學高一(1)班的漆明奎抬頭看著天空,淚水從眼角滑落。

  汶川映秀鎮公墓的守墓人、漁子溪村村民馬福洋告訴記者,往年只有在較遠的高山處才會有這些野生的小菊花,不知為什麼,今年這裡也長出這麼多。“一定是那些不幸遇難的人,化影成小菊,守候著映秀鎮。”上午,公墓裏已經來了很多人,大都拿著一束束野生小菊,在這裡憑吊遇難者。一個30多歲的女人,半蹲在一塊墓碑前,一對紅色的蠟燭在細雨中靜靜地燃燒。

  內蒙古滿洲裏市三道街小學、第五中學、湖西小學、逸夫小學等學校以一分鐘默哀、詩朗誦、演講、主題班會等形式共同緬懷遇難同胞,為生者祈福。

  滿洲裏市紅十字會開展的萬人簽名送祝福活動吸引了許多過往的俄羅斯遊客,他們也在條幅上留下了對中國、對四川的美好祝福。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裏,這條長10米的條幅上就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簽名和祝福語。

  趙廣軍是團中央和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評選的“中國十大傑出志願者”之一,有著十多年志願服務經歷。5月12日,他在廣州以參加災難逃生培訓來紀念這個特別的日子。趙廣軍説,學習逃生知識,再傳播出去,讓更多人學會在災難中自救,這是對汶川地震最好的紀念。

  黃菊花圍繞的燭臺上,365隻蠟燭擺成心形,紅心中央,是醒目的“512”造型。14時28分,年旅客發送量位於全國第一的濟南長途汽車總站候車大廳裏,過往的旅客和車站工作人員手捧點燃的蠟燭,將燭臺上的所有蠟燭引燃,燭光閃閃,緬懷一年前地震中的逝者,更為浴火重生的災區送去祝福。

  一位旅客説:“這裡的一切提醒每個人,不忘傷痛,心繫震區,同時也在號召我們,哪怕再微小的力量,也要匯聚成愛心,凝聚成力量,共同投入到支援震區重建的活動中,都來為震區重建出一把力,獻一份心!”

  烏魯木齊與北京有兩個小時的時差,因此,北京時間14時28分,正值新疆群眾午餐和午休時間,但許多人還是停下了手中的活,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達對汶川地震遇難同胞的哀思。在烏魯木齊市文廟,這個已有200多年曆史,因供奉著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和武聖關羽而得名。在保存最完整的清代風格廟宇建築群內,人們用詩歌朗誦、默哀等形式表達著自己的情懷。

  江西師範大學400多名學生冒著大雨在青年文化廣場舉行默哀活動,記者在現場看到,同學們親手製作了20多幅關於汶川地震及災後重建的圖片,參加默哀活動的學生胸前都別上綠絲帶。默哀後,學生們在祈願墻上留下了對災區人們的祝福。江西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07級學生趙藝君留下了祝福:我們和你們在一起,什麼困難都難不倒你們! (參與采寫記者:沈洋、李興文、賴少芬、孫曉勝、張淼淼、胡靜、楊曉亮、孟寧、蔡敏、羅婷、王志偉、龐貴河、曹晗、劉寶森、王飛航、賀佔軍、黃毅、江毅、劉大江、苑堅、葉建平、侯大偉)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