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培健:與發達國家相比 “嫦娥一號”水準毫不遜色

時間:2009-03-03 08:2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任沁沁、韓冰)“這是我國升空探測的第一個飛行器,從發射升空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就預計到會發生很多問題,也對它們進行一一破解和攻堅。儘管起步比較晚,但是中國圍繞月球的探測器,和發達國家相比水準相當、毫不遜色的。”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一號”工程總設計師、總指揮葉培健2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中國探月工程一期已經圓滿結束,‘嫦娥一號’的精準撞月,給工程畫上圓滿句號。如果要打分,滿分都低了。”葉培健評價道。

  2009年3月1日16時13分10秒,中國首個探月者“嫦娥一號”完成所有使命之後,精準撞擊月球,將美麗的身軀留在太空深處。

  據葉培健介紹,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採用了“零窗口”發射技術,選擇了初始點在24日18時05分,中間窗口時段35分鐘的發射窗口區間。在18點05分發射就叫“零窗口”發射,在這個時刻發射,就能把衛星送到最佳位置,讓它在以後的變軌過程中節省燃料。如果在35分鐘的發射窗口內不能發射的話,今年就不能發射了。結果,“嫦娥一號”很聽話,發射升空很圓滿。

  2008年12月24日,“嫦娥一號”繞月已經完成了全部預定的科學目標和工程目標。其中包括發回首幅月球極區圖像、“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等;傳回1.37TB的有效科學探測數據,對於研究月球土壤、空間環境的組成具有重要作用。

  葉培健説:“運作一年以後,‘嫦娥一號’又做了兩方面事情,一是繼續運作,衛星軌道由200公里圓軌道降到100公里圓軌道,繼而降到近月點15公里的橢圓軌道,再升回到100公里圓軌道,由此節省了很多燃料,為後來延長壽命提供了物質基礎;其次,月球熱輻射很厲害,我們在極端情況下進行了熱實驗等,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技術試驗數據,為探月工程二期打下很好的基礎。”

  “這些工程都完成之後,我們充分考察了月球條件、衛星姿態、加速度、測控等各方面因素,認為月球衛星還可以撞月。這也可以為探月工程二期實現軟著陸,為落月過程式控制制和軌道測定方面積累經驗,減少後續工程風險。”葉培健介紹了決定“嫦娥一號”撞月的原因。

  葉培健説:“我們預算好應該在3月1日的16時12分左右能夠撞到,在15時37分開始對月球進行發動機開機,共啟動12台發動機中的5台發動機,總推力35牛頓,給了‘嫦娥一號’一定的姿態、加速度,然後開始衝擊月球。”

  對於“撞月”結果,科技人員也是兩手準備。“運作一年多的發電機可能動力不夠,完全可能發生偏差,所以我們有第一著陸點和第二著陸點,這是第一方案;第二方案,就是把撞擊時間推遲到3月2日。”葉培健説,結果如人所願,“嫦娥一號”再次聽話地準確撞擊在月球豐富海區域。

  3月1日16時13分10秒,“星月撞擊”瞬間,地面指揮控制中心掌聲一片,葉培健大大地松了口氣,這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將要迎接更加完美的“嫦娥二號”“嫦娥三號”……

 

2009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