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少年舞蹈展演 架設溝通橋梁傳遞濃濃兩岸情

時間:2009-02-17 08:5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臺灣內埔小學同學在表演客家歌舞。 

  由臺灣傳統倫理文化發展協會、中國舞蹈家協會和北京博覽同盟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辦的首屆兩岸小小藝術家暨青少年舞蹈展演訪問團,春節前夕赴臺灣進行了交流演出。

  “一直以來,由於兩岸在思想文化背景上的差異,島內青少年對大陸知之甚少,而大陸青少年對臺灣同齡人的想法也所知有限。因此,我們想借舞蹈技藝交流,鼓勵孩子們建立友誼,增進海峽兩岸青少年之間的文化認同與傳統認同,為兩岸同胞傳遞一份情誼。”訪問團團長、中國舞蹈家協會副秘書長李甲芹説。

  舞蹈演繹文化  傳遞中華傳統

  一聲悠長的號角,舞臺煙濤微茫,一位身披五彩霞衣、手持彩帶的仙女,秀影靈動,彩帶飄逸……6分鐘的舞蹈《飛天仙子》,讓觀者意猶未盡。

  舞者是來自深圳舞蹈團隊年僅13歲的小演員趙曦,她剛剛走下後臺,便被內埔小學的小演員們圍住,同學們提出了很多關於民族舞蹈的不同問題。

  “這個舞蹈背景講述的是七仙女的故事,等演出結束我講給你們聽……”小趙曦迫不及待地想和內埔小學的同學們分享自己舞蹈背後的故事。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緩慢的背景吟誦,一支粉色彩蓮直出水面,舞者身著淡粉青絲軟布衣褲,擺動腰肢,時靜時動。

  舞蹈真正演繹出中華千古名篇《愛蓮説》中蓮的氣度、風節,完整地表現出作品對一種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舞臺上,從盛世唐朝的古典舞姿跳到現代芭蕾,從彩雲之南跳到雪域高原,來自深圳“春之聲”舞蹈團隊的小演員們共同將中國五千年文化、民族風情,展現在島內的觀眾面前。

  “大陸的孩子很大氣,她們的舞蹈功底很紮實,她們燦爛的笑容中透露著自信,內埔的孩子和大陸的孩子同臺演出還是第一次,所以孩子們在之前的排練中,經常會向我提出很多關於大陸多元文化的問題。今天的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機會,因此這樣的交流活動要堅持舉辦,希望一次比一次更生動。”內埔小學舞蹈總編吳梅蘭老師説。

  傳播客家文化  聯繫兩岸鄉情

  屏東六堆客家先祖在300多年前,冒著生命危險,從大陸揚帆起航,經過大風大浪,渡過凶險無比的黑水溝來到臺灣開墾……舞臺上,內埔小學的孩子們,用戲劇、歌唱、舞蹈的藝術語言,詮釋著客家祖先在島內開天闢地的歷史。

  臺灣客家研究學者張永德介紹:“在臺的客家人幾乎都能説出自己祖先的淵源,還有許多人近年不斷到大陸去尋根問祖、修祠續譜。兩岸‘三通’後,一些人真正實現了自己的歸鄉願。”

  “屏東內埔這個地方八成以上都是客家人,因此,我們很注重對客家文化的傳承和保留。課堂上,為孩子們專門設有客家語言課程,定期搞客家文化紀念活動。”內埔小學校長賴昭喜説。

  內埔小學主任鐘芳廉告訴記者:“我以前有過帶島內客家歌舞團去北京交流的經歷,效果非常好,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更多,涉及文化領域更廣。” 

  架設溝通橋梁  頌揚中華美德

  展演結束後,兩岸的小演員們聚在一起互相簽明信片,留下聯絡方式……

  “這是板條,這是鹽焗雞,這個嘛就是馬鈴薯幹,這些都是我們客家特色小吃。”內埔小演員充當起食神的角色。

  “如果有機會我要去雲南學習民族舞蹈。”“我想去西藏……”到處都是孩子們充滿稚氣的笑臉,到處是緊握著的小手。

  告別內埔小學,大陸的小小藝術家們又將愛心送到了高雄松鶴樓老人安養院。

  73歲的張婆婆和丈夫半個世紀前來到臺灣,後來丈夫因病去世,無兒無女,“年輕的時候,我最喜歡跳舞,來到臺灣後便再沒跳過。看到孩子們的表演,我似乎又重活了一次,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我的家鄉。”張婆婆語音未落,雙眼已閃出淚花。     

  “尊老愛幼一向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之所以帶孩子們來到安養院,一方面是讓島內的老人感受大陸孩子帶來的親情,另一方面是鼓勵孩子們孝敬老人、奉獻愛心。”臺灣傳統倫理文化發展協會會長陳孝忠説。

  “青少年是最具朝氣、創造性和生命力的社會群體,代表著希望與未來。希望社會各界能為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出一份力。”北京博覽同盟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長楊祥有説。

  10余天的行程,大陸孩子不僅體驗了島內民間文化,還參觀了臺北故宮、忠烈祠,遊覽了日月潭、太魯閣等名勝古跡。

  “同為華夏兒女,尤其在促進兩岸青少年交流,促進兩岸和平統一,我們責無旁貸。”隨團同行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秘書長王冀軍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