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濤:推進兩岸經濟合作 特色共同市場應有所為

時間:2008-10-26 13:32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10月26日杭州消息 隨著金融海嘯引發全球經濟環境惡化,如何進一步加強深化兩岸經貿合作、構思新的經濟互動模式共創雙贏成為兩岸學者迫切探討的問題。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日前在此間舉行的兩岸經貿研討會上提出:探索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可朝建立富有兩岸特色的共同市場方向邁進,這也可視作“兩岸共同家園”的經濟形態。

  劉震濤認為,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既要區別於歐盟(EU)、東盟(ASEAN)、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拉美)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等主權國家間的共同市場或自由貿易區,也要適當區別於內地與港澳間的“更緊密經貿合作安排(CEPA)”,名稱上既要符合兩岸特殊國內關係的事實與規律,同時避免陷入兩岸共同市場是“歐盟”國與國之間關係翻版的誤區,他指出:用“兩岸特色”定位的共同市場或可避免政治的敏感性。

  “兩岸經濟合作的密切程度以及民間廣泛的經濟合作基礎,遠遠超過了歐洲共同市場早期萌芽之初“煤鋼聯”的合作關係。兩岸特色的共同市場已擁有良好基礎,可以在辦好現有臺資企業和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的基礎上加以構建。”
 
  雖然兩岸經濟關係仍部分地處於單向、間接以及不平衡的狀態,但大陸方面已率先、單方面對部分農産品實行“零關稅”待遇。劉震濤認為,在推進兩岸特色的共同市場上不必完全倣照世界上其他共同市場的發展步驟,不一定拘泥于經過“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等階段。“可在兩岸經濟關係進入雙向、直接正常化之後,進一步通過促進資金、人力、貨物、服務等四個方面的流通深入拓寬雙向直接往來內涵,使得在取得島內民眾對兩岸經濟合作進一步認同的基礎上繼續推進,跨階段交叉發展共同市場的相關制度。”

  在投資方面,他則表示:兩岸投資若有可能互相等同為“內資”,則有利於進一步促成一個共同的大市場。

  “操作上可以劃出跨省級行政區域的地區與臺灣地區相對接,作為‘大特區’對共同市場制度先行先試、積累經驗再全面與深入推進。” 劉震濤認為“先行先試”是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必由之路。

  他也特別強調:兩岸之間的共同市場,不僅僅根據市場經濟原則來運作,還具備兩岸民間綿密社會聯繫網路的支撐,並伴隨兩岸共用的中華文化認同與價值觀。因此,兩岸特色共同市場決不是“唯經濟論”,而是在經濟合作中注入了中華文化的精髓,凝聚著振興中華民族的崇高理想。“這也就是兩岸共同家園的經濟形態。”(記者 李徽)

編輯:李徽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