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今舉行祭孔大典 馬英九前來上香

時間:2008-10-05 14: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十月五日電 題:直擊臺北祭孔大典

  中新社記者 楊旭 耿軍

  十月五日晨五時,天色未明,臺北市民及來自他處的觀光客已在臺北孔廟門前排起長隊,等候祭孔觀禮。

  今年是孔子誕辰二千五百五十八週年,原應九月二十八日舉行的臺北祭孔大典,因強颱風“薔薇”來襲而延至今日。

  此時,已有七十餘年歷史的臺北孔廟裏,大成殿和兩側先賢先儒配殿內燈火通明,殿前平臺上,通道間,紅毯鋪地,氣氛莊重。

  晨六時,天放亮,“鼓三嚴”,祭典依舊制開始。著褐色古袍的引領人員引領“主獻官”臺北市長郝龍斌及“分獻官”、“陪祭官”等入場,郝龍斌及作為“分獻官”、“陪祭官”的十幾位臺北優秀教師和各界代表,著藍色長袍,黑色馬褂,依次走向固定位置佇立。

  這時,鼓聲五次一停,身穿黃色長袍的佾生和身穿紅色長袍的樂生依鼓點五步一頓,走上殿前平臺,觀禮人群中發出輕輕的讚嘆聲,攝影記者按動快門的聲音響成一片。

  是次祭孔大典,與往年不同的是,佾舞及雅樂演出由六佾變為八佾,即由六行六列三十六名佾生,增加到八行八列六十四名佾生。已傳承七十六代的臺北大龍小學佾舞隊,急調升入初中的近二十名原佾舞隊學生回校支援。樂生仍是一九八九年起擔綱的臺北成淵中學學生。因為這兩所學校的佾生與樂生名揚四方,往往成為大典上“三獻禮”演出的亮點。

  隨後,在進行完“啟扉”(開“儀門”、“極星門”)、“埋毛血”(象徵性將祭品的血埋入土中,喻萬物生生不息)、“迎神”(迎接孔子神靈)等儀節之後,“主獻官”、“分獻官”分別入大成殿孔子神位前和兩側配殿先賢先儒神位前上香,行“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即“三獻禮”,並宣讀祭文。此過程中,樂生分別奏“寧和之曲”、“安和之曲”、“景和之曲”,佾生伴著樂曲起舞,完成九十六個舞蹈動作。大龍小學佾舞隊教練莊汶湞女士告訴中新社記者,這是整場佾舞演出的難點,佾生們要練一年以上並寫出動作記錄才能記住,因此被戲稱為大龍小學的“秘笈”。

  “三獻禮”畢,馬英九前來上香,行禮,讀祭文,退場。

  接下來,在樂生演奏的“鹹和之曲”聲中,依次完成“飲福受胙”、“撤饌”、“送神”、“捧祝帛詣燎所”、“關扉”、“撤班”等儀節,祭孔大典禮成,歷時二個小時。

  儀式結束後,工作人員將 “太牢”(即用澱粉做成的豬羊等祭品)切成小塊,與“智慧糕”等紀念品一起裝入“祈福袋”,由郝龍斌分送給觀禮的民眾,喻分享孔子加持的福慧。

  “人之初,性本善……”,大成殿前的平臺上,臺北孔廟唐詩新唱才藝班的小朋友,正和著樂曲,邊唱邊舞,那稚嫩的歌聲,隨著大成殿裏繚繞的香火煙霧,四處飄散開去。(完)

編輯:張攀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