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喜臨門 大潮涌動——兩岸交流步入新階段

時間:2008-07-04 07:54   來源:新華網

  7月1日,張先生成為首位在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辦理赴臺遊手續的市民。當天,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開始為首批314人辦理赴臺旅遊的相關手續。入境管理處保證申請人將在7月2日下午前拿到赴臺簽注和《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 新華社記者 李文攝

  新華網北京7月3日電  題:雙喜臨門 大潮涌動——兩岸交流步入新階段

  新華社記者茆雷磊 陳斌華

  雨過天晴日,海峽正春風。

  2008年7月4日,一個註定將光耀兩岸交流史冊的日子。

  這一天,兩岸週末包機將正式實施,從此周周有包機,兩岸人民往來“行路難”將有所緩解;這一天,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首批遊客將踏上臺灣本島,魂牽夢縈的寶島從此可望亦可及;這一天,臺灣海峽雙喜臨門,兩岸同胞往來和交流實現歷史性的重大突破;這一天,人們信心倍增,滿懷希望,期盼兩岸交流能更上層樓、再賦新猷。

  從臺商春節包機到兩岸春節包機,從春節包機到節日包機,從節日包機到週末包機,兩岸客運包機“越飛越高”,承載著兩岸同胞破解“行路難”的殷殷期待。

  大陸的北京、上海、廣州、廈門、南京,臺灣的臺北、臺中、高雄、花蓮、澎湖,18班週末包機4日將往返于兩岸這十個航點之間。銀燕飛翔,宣告兩岸民航界、工商界和兩岸同胞期待已久的兩岸週末包機正式實施。

  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時刻!

  眾所週知,早在1979年,大陸方面就提出應實現包括海空直航在內的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但由於臺灣方面的原因,兩岸開放交流20多年來,兩岸民眾特別是臺商、臺灣旅客往返兩岸不得不經港澳或第三地轉機,使原本只須幾個小時的旅程延宕至大半天。這既浪費了旅客的時間和精力,也增加了民航業者的負擔和成本,更不利於兩岸交流的深化發展。兩岸同胞、有識之士紛紛呼籲應有更加便利的空中往來方式。

  2002年,臺商和島內一些知名人士提出臺商春節包機的構想,大陸方面立即給予積極回應,務實推動,促成了2003年首次臺商春節包機。幾年來,兩岸客運包機一步一步向前邁進:從須中停港澳到不必中停、“一飛到底”,從只有臺灣航空業者單飛和單向載客到兩岸航空公司共同參與、雙飛雙向載客,從只在春節實施擴大到清明、端午、中秋4個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同時,增辟航點、增加航班、擴大搭載對象範圍……截至2008年,僅兩岸春節包機就已圓滿實施5次,據不完全統計,共運送旅客約11萬人次。從春節包機到節日包機,廣大臺商、臺生節日返鄉之路走得越來越順遂便利。

  但是,經過逾20年的交流,兩岸人員往來的規模早已今非昔比,因此兩岸同胞從未停止對包機週末化、常態化的企盼。近年來,兩岸民間航空業組織就此進行了多次溝通協商並取得初步成果。今年以來,臺灣局勢發生重大積極變化,兩岸關係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兩岸雙方抓住機遇,上月中旬,海協會與海基會在北京舉行了時隔9年後的首次復談,簽署了《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確定兩岸週末包機自2008年7月4日起正式實施。

  飲水思源。當兩岸週末包機航班一飛沖天之時,我們要感謝首倡臺商春節包機的島內知名人士,感謝為此多次協商的兩岸民航業界人士,感謝最終達成協定、催生週末包機的兩岸兩會人員。而真正給予他們動力、支援的,正是隔絕幾十年卻割不斷血脈相連、絕不了往來之念的兩岸同胞!

  大陸居民得以赴臺旅遊,終結了大部分大陸民眾對寶島可望不可及的歷史。兩岸之間進入了民眾雙向旅遊的新階段。頻繁的人員往來、接觸溝通,將極大地增進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理解。

  在首次兩岸週末包機搭載的乘客中,最引人注目的當數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首發團。這批由約760人組成的首發團,不僅是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開放後首批入島遊客,也是1949年以來首批循正規途徑赴臺旅遊的大陸居民。

  天涯咫尺,咫尺天涯。一灣淺淺的臺灣海峽,對於許多大陸同胞來説,卻是難以逾越的鴻溝。在兩岸對峙隔絕的歲月裏,親人離散、音訊不通,多少父兄不能相見、夫妻不能聚首、家庭不能團圓!1987年以來,兩岸人員往來逐漸增多,但基本是片面、單向、間接的交流。

  臺灣民眾來大陸輕而易舉,大陸居民想赴臺卻難上加難。當一批又一批臺胞暢遊大江南北之時,除了有幸到臺灣參加交流、商務和新聞採訪活動的少數人,以及違規經第三地到臺旅遊的遊客外,絕大多數大陸居民卻只能遙想早從小學課本上就已熟知的寶島山水,而後不勝唏噓。

  實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心願,臺灣同胞又何嘗不期待大陸游客的到來?近年來,受全球經濟不景氣以及民進黨當局施政無方的影響,臺灣經濟陷入低谷。不少臺灣學者提出,如能每年開放100萬大陸游客赴臺旅遊,1年即可為臺灣創造500億元新台幣的觀光産值,加上周邊産業則將高達上千億元新台幣,並且對島內就業的刺激也將非常可觀。同時,兩岸互相“遊”起來,對於兩岸同胞消除隔閡、增進了解,乃至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穩定方向發展,也將産生巨大的助益。

  大陸方面與臺灣有識之士為此作出不懈努力。早在2005年5月,大陸方面就宣佈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其後又授權海旅會與臺灣有關民間組織進行磋商,並頒布了相關的管理辦法,還組團入島實地考察旅遊線路及設施。2006年10月以來,兩岸旅遊民間組織在澳門進行了多次技術性磋商,雙方在磋商主體、模式、人員身份、旅遊形式、團隊人數、每日配額、開放區域、證件採認、旅遊包機、市場秩序規範、互設辦事機構等諸多事宜上達成一致意見。但是,由於受到陳水扁當局的種種政治干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一直未能實現。

  今年3月以來,臺灣局勢發生了積極的重大變化。6月13日,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在北京經過平等協商,達成並簽署了《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根據協議附件,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將自7月18日起正式實施,于7月4日啟動首發團。

  臺北西門町的夜色,淡水碼頭的霞光夕照,臺北“故宮”珍藏的中華文物,別具風味的臺灣小吃……這是參加大陸游客首發團的福州市民陳靳期待的島內行程重點。7月3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他説:“兩岸人民能夠借助旅遊架築交流的橋梁、實現雙嚮往來,兩岸能夠擴大互動、促進融合——我想,這才是更大期待。”

  不斷消除交流障礙,擴大交流規模,提升交流層次,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人們期待兩岸交流以“雙喜臨門”為新起點,涌動更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涌動更加澎湃的親情熱潮。

  7月4日以後,每週都將有包機航班往返兩岸。7月18日正式實施以後,每天都將有3000名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這是海內外中國人樂見的“雙喜”,但對照兩岸隔絕的38年曆史,對照13億的大陸人口總數,對照超過7500億美元的兩岸間接貿易總額,這樣的喜氣還不夠、很不夠、遠遠不夠!

  截至去年底,臺灣居民來大陸累計超過4703萬人次,超過臺灣地區總人口的兩倍;大陸居民赴臺累計也超過163萬人次。超過100萬的臺胞在大陸投資興業、求學深造、就業就醫、生活居住。兩岸文化、教育、體育、科技、學術等各領域交流蓬勃發展。截至2008年4月底,兩岸間接貿易總額累計已超過7500億美元,大陸連續多年穩居臺灣最大出口市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同期大陸累計批准臺資項目近7.6萬個,實際使用臺資金額逾464億美元。

  但是,即使在“雙喜臨門”的今天,兩岸週末包機航班還必須繞經香港飛行情報區,是“曲航”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直航,包機還沒有實現常態化,更不用説開通定期民航航班。在旅遊方面,能夠前往臺灣旅遊的居民還只限于13個省市的居民,赴臺旅遊還只能團進團出,並未開放自助遊。此外,兩岸空中貨運還有待協商,海上直航還沒有開通,兩岸投資貿易還沒有正常化……

  令人欣喜的是,當前,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已經有了一個良好開端。“今天,兩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攜手合作、共同發展。協商談判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由之路。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尚且能夠通過協商談判化解矛盾、解決爭端、開展合作,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更應該這樣做,而且應該做得更好。”這是胡錦濤總書記在會見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時一番語重心長的講話,道出了海內外中國人的共同心聲。

  人們期望,在週末包機起飛、大陸居民赴臺遊開放之後,兩岸雙方緊緊抓住和切實用好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的難得歷史機遇,秉持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精神,不斷推動兩岸商談進程,不斷取得更多積極成果,共同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