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産黨員的名義——來自抗震救災一線“七一”報告

時間:2008-07-02 08:04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7月1日電(新華社記者)87年崢嶸歲月,87年風雨砥礪。在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87週年之際,四川地震災區正從重創中逐漸復蘇,迸發出勃勃生機。

  黨旗高高飄揚,黨徽閃閃發亮。從高山峽谷到建設工地,從帳篷板房到村落街市,由黨員組成的一支支“搶險隊”“突擊隊”“服務隊”緊張忙碌,續寫著災後重建的壯麗篇章。

  他們,以共産黨員的名義發出錚錚誓言:恢復生産,重建家園!抗震救災的全面勝利,一定屬於英雄的中國人民!

  中流砥柱:一名黨員就是一面高揚的旗幟,千萬黨員的行動凝聚億萬人民抗擊災難的力量

  沒有鼓樂,只有掌聲。6月30日上午11時許,在震中汶川縣草坡鄉,鄉黨委和駐地部隊官兵一起,舉行了“草坡鄉慶祝共産黨成立87週年大會”。地震至今,草坡鄉公路交通始終未能打通,依然是只能徒步進出的“孤島”。

  地震襲來,山崩地裂,當群眾驚慌失措時,黨員站了出來,帶領民兵和村民以最快的速度展開自救互救。5月20日,全鄉面臨斷糧之危,一支“黨員敢死隊”成立了,更多的群眾動員起來了,他們冒著滾石不斷的危險翻山越嶺,全鄉3700多人,一天消耗近2噸糧,至今仍主要靠幹部群眾肩扛背馱。

  碼頭村委會主任袁開旭忍著喪子的悲痛,領著群眾晝夜奮戰十幾天,恢復了當地的小水電站。他深情地説:“這近五十天的經歷讓我明白,黨組織是戰勝各種困難風險的中流砥柱。災難面前,黨員與群眾都連為了一體,生死不離,並肩作戰,哪有危險,哪有困難,哪就有黨員的身影。”

  7月1日9時,什邡市馬祖鎮一片新建的白墻藍頂板房前,彩旗招展,人聲喧騰,近3000人正在參加復課典禮。身著迷彩服的戰士們胸前別著5所不同學校的校徽,而板房前豎的標牌則是“上甘嶺學校”。

  “板房學校是我們這支部隊獻給黨的生日禮物。” 空降兵某部政治處主任曲凡東説。這5所中小學共有158間板房,原計劃于7月18日開工,但聽説當地有5所中小學沒有復課,部隊主動請纓,晝夜施工,提前將板房搭建完畢。

  因這支英雄部隊以前參加過上甘嶺戰役,馬祖鎮將板房學校命名為“上甘嶺學校”,並在門口貼上對聯“熱血灑校園錚錚鐵骨鑄巍巍軍魂,大愛沐學子瑯瑯讀書聲酬浩浩黨恩”。在初一(6)班的教室外,家長韓家芬久久不捨得離開,連聲説:“感謝黨,感謝子弟兵,這下我出門打工就放心了。”

  在地震災區,像“上甘嶺學校”這樣的新地名比比皆是。在綿竹市,由兄弟省市援建的板房區分別叫“江蘇小區”“天津小區”“瀋陽小區”,“蘇州路”“南通路”等也被當地人叫得順順噹噹。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軍地合作和對口支援,正在災區大地上紮下根。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災區人民不會忘記,在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引領和帶動下,從城市到鄉村、從廠礦到部隊、從街道到學校,規模空前的生命大營救,歷經險阻的千里大馳援,處處涌動的愛心大奉獻,共克時艱的社會主義大協作,匯聚成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合力。

  和衷共濟: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匯聚成全民族風雨同舟、生死與共的強大合力

  “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奪取抗震救災的全面勝利!”

  7月1日6時10分許,伴隨著噴薄而出的朝陽,一面鮮艷的黨旗在映秀灣電站冉冉升起,來自武警水電第十一支隊的60多名官兵莊嚴宣誓。

  豪邁雄渾的聲音回蕩在岷江峽谷。支隊參謀長、“黨員突擊隊”隊長聶嶺説:“87年的黨的歷史,是一部不懈奮鬥的歷史,也是一部經受各種考驗的歷史,今天在抗震救災的重要時刻,我們絕不能辜負黨的期望和人民的重托。”

  “好個映秀灣,成都亮半邊。”36年前,武警水電部隊建成了當時國內最大的映秀灣引水隧洞水電站,為成都地區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巨大的能源支撐;今天,這個電站因震損嚴重,多臺機組停擺,這支英雄部隊再次受命于危難之際,打響災後震損水電站搶修搶建的攻堅戰。

  “512”地震發生後,武警水電第十一支隊在抗震救災最前線連續奮戰,先後轉戰什邡、都江堰、汶川、北川、青川5個重災區,奮力參與人員搜救、災後重建,在北川唐家山、青川石板溝、綿竹石亭江等10個高危堰塞湖處理中捷報頻傳,第一時間保證了下游數百萬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

  “疲勞與艱險擋不住我們。”支隊政委劉智勇説,“危難從未壓彎共産黨人的脊梁,風險從未摧毀共産黨人的意志,越是關鍵時刻、危難關頭,我們黨員越能豁得出來、衝得上去。”

  7月1日6時,青川縣蒿溪回族鄉青光村支部書記閔生平就開始巡查村民新建的臨時過渡房。今天是黨的生日,本來他應到縣裏參加會議,但他請了假,因為村裏事情實在太多。

  “昨天下大雨,我擔心了一夜,不知道有沒有房子進水。”閔生平説。災後,他不停地奔走于村頭巷尾,搭建帳篷,接收、存放、分發物資,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眼下,全村人都搬進了過渡房,閔生平一家還住在帳篷之中,他淡淡地説:“我是個黨員,我不能先顧自己,否則老百姓不服的。”

  在鄉村社區基層,像閔生平這樣樸實的黨員不可勝數。重災區綿竹市自地震後變成了一座“帳篷城”,有近50萬人棲身帳篷,可是所有黨員幹部連帳篷都沒有,只能到親友的帳篷裏“打遊擊”借住。可當記者向幹部們問起這件事時,得到最多的回答是,“老百姓都有好幾家擠在一頂帳篷裏的呢,我們會挺過去的。”

  艱難困苦,砥礪精神品格。災區人民不會忘記,從一滴水、一粒米到一頂帳篷,從緊急轉移、過渡安置到就業援助,廣大黨員履行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承諾,堅決聽從黨和人民的召喚,以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高昂鬥志,匯聚成共克時艱的強大動力。

  永葆活力:黨在關鍵時刻表現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成為推動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強大動力

  7月1日一大早,在北川縣桂溪鄉,24歲的藏族戰士充巴在迷彩服上戴上了兩樣特別的東西:別在左胸前的黨徽和左臂上標有“共産黨員”字樣的袖標。這名新黨員説:“入了黨,我就要用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的言行,爭取為災區人民作更大的貢獻。”

  上午9時許,在都江堰市蒲陽鎮,41名新黨員面對鮮紅的黨旗宣誓。新黨員龔豐傑是一名小學教師,她説:“在這樣一個特殊時刻入黨,我既感到無上光榮,更覺得責任重大,我一定要向抗震救災中那些身先士卒、一心為民的黨員們學習,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上午10時許,在安縣桑棗鎮,30名剛宣誓的新黨員別上鮮紅的“黨員服務隊”袖章後,來到銅錢村幫助受災群眾清理廢墟。新黨員許中泉説:“黨的宗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名新黨員,就是要時刻牢記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履行諾言,在當前的抗震救災、重建家園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地震發生以來,一大批表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分子加入黨組織。四川省抗震救災第一線共有8560余人向黨組織提出了入黨申請,各級黨組織發展新黨員2755人。

  新黨員的加入為黨組織增添了新鮮血液,表現出黨在關鍵時刻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這也是我們黨長期執政的信心源泉。

  “地震是暫時的,發展是永遠的。” 都江堰市蒲陽鎮鎮黨委書記楊德偉的這句話代表了廣大災區黨員群眾必勝的信念。

  風險考驗,錘鍊鋼鐵意志。災區人民不會忘記,在生死抉擇的緊要關頭,廣大黨員捨生忘死、無私無畏、勇往直前;面對安置和重建的繁重任務,廣大黨員公而忘私、恪盡職守、任勞任怨。實踐再次證明,黨員幹部永遠是人民群眾戰勝困難的主心骨、建設美好生活的“領頭雁”。(完)(參與采寫記者:陳二厚、張先國、張淼淼、任會斌、艾福梅、儲葉來、梁鵬、舒適、郭麗琨、裘立華、程子龍、仇琳、蘇萬明、金小茜、鄭天虹、姚劍鋒、牛曉民)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