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成果説明

時間:2008-06-28 08:00   來源:新華網

  6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特別代表、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和美國總統布希的特別代表、財政部長保爾森在美國財政部共同簽署了《中美能源環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這是王岐山和保爾森簽署《中美能源環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後握手。 新華社記者 張岩 攝

  新華網北京6月27日電 有關方面就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成果發表情況説明。情況説明全文如下:

  中美兩國于6月17-18日在美國馬利蘭州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舉行了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SED)。王岐山副總理和亨利保爾森財長分別作為胡錦濤主席和喬治布希總統的特別代表共同主持了本次對話。

  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在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達成了多項有助於加強和深化雙邊經濟關係的成果,包括:

  領域一:宏觀經濟政策交流及金融服務業

  中美雙方重申關於繼續緊密合作以獲得持續增長、保持價格穩定和確保雙方金融體系平穩有序的承諾,並同意繼續雙方在共同感興趣的金融服務資訊共用方面的合作和進一步考慮如何通過加強合作,共同維護國際金融穩定。而且,中美雙方採取以下行動並做出以下承諾:

  美方發佈了目前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原因評估、以及加強金融服務企業和監管者運作、程式和規劃的建議,並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發佈對各項建議執行情況的評估結果以及是否需要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有關建議。

  中方將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對外資參股中國證券、期貨和基金管理公司的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提出有關調整外資參股中國證券市場的政策建議。

  美方根據修訂後的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資信評級機構行為準則,提出新的管理規定,以促進資信評級機構強化評估程式以確保評級過程的完整性,確保投資者和發行人受到公平對待,並確保評估涉及的保密資訊得到保護。

  在美國資信評級機構新規定實施後,美國相關資信評級機構必須完全遵守新規定的要求,中方允許現有合資資信評級機構在不降低現有外資持股比例的情況下,可以申請開展證券資信評級業務的資格。中方將依據有關審慎性規定進行核準。

  美方繼續承諾開放金融市場,給予中資商業銀行國民待遇,並按照相關審慎規定與程式,快速處理中資銀行在美開設分支機構的申請,無不當拖延。

  中方同意開展試點,允許非存款類外國金融機構向試點地區零售消費者提供消費金融服務,同意境外保險機構、政府和貨幣管理當局、共同基金、養老基金、慈善基金和捐贈基金等QFII,以及QFII發起設立的開放式中國基金的投資本金鎖定期降低為3個月;並將按照相關審慎監管原則,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公司通過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形式在中國證券交易所上市;同時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法人銀行發行人民幣次級債券。

  美國農業部將探索與中方就農村保險開展進一步合作的方法,並將考慮為中國尋求制訂包括自然災害在內的農作物損害險方面政策的中國保險官員和行業代表提供培訓。

  在中方就其建議的《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進行公開評論期間,中美雙方就此進行了積極討論,特別是美方關注的外資保險公司可對一家新設或現有的國內保險公司進行投資,無論該公司是否已對中國同類保險業進行了投資的有關問題,中方將充分考慮各方及時提交的評論,並繼續視情就此與美方進行探討;中方于近期公佈的法規(“保險基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允許所有境內的保險公司,包括外資保險公司,按資産的一定比例向境外投資的保監會的相關要求。

  領域二:對民生的投資及産品品質與食品安全

  中美雙方開展了深入對話,探討如何共同努力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經濟風險,以及如何更好地提供包括醫療保健和退休保障在內的社會服務。另外,在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就産品品質與食品安全問題取得重大進展的基礎上,中美兩國承諾進一步努力加強該領域的合作,為此,中美雙方:

  同意繼續就中國出口産品品質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開展討論。在指定産品的檢驗、檢疫和安全方面加強合作。

  將簽署實施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所屬的食品和藥品管理局與中國衛生部所屬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簽署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協議備忘錄》的2008年工作計劃。

  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與美利堅合眾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關於食品和飼料安全協議五年計劃進展的聯合聲明》。

  美國農業部與中國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同意就一項有關食品安全的諒解備忘錄繼續進行磋商。

  簽署了《傳統中醫藥合作諒解備忘錄》。

  共同致力於探索在災害預防、預測和減災方面的合作。

  同意在産品和藥品安全領域增進消費者信心的重要性,並就美衛生和人類服務部下屬的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向美駐華使館和相關總領館派駐人員、和中國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向中國駐美使館和相關總領館派駐人員達成共識,並同意商定有關具體安排。

  領域三:能源和環境合作

  中美雙方認識到,能源和環境挑戰是二十一世紀中美兩國面臨的最重要的政策問題,以及兩國開展合作對於應對上述挑戰的重要性,雙方承諾加強在能源和環境領域的長期合作。為此,雙方:

  簽訂了能源環保十年合作框架,宣佈了框架下的第一階段五大合作目標,建立了五個工作小組,啟動了每個目標下開展實質性合作的行動計劃,以便在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前完成所有的行動計劃,並初步就在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前探索綠色夥伴關係的概念進行了討論。

  同意能源安全、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間的重要關係,並同意探索能源效率、替代能源及新一代能源技術的重要性。中美兩國也認識到確保負責及透明的能源開發,以把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的重要性。通過對話,雙方將探討充分運用能源安全原則的方式,2008年6月7日五國能源部長會議聯合聲明及6月8日的八國集團與中國、印度和韓國能源部長對話會議聯合聲明中均體現了這一原則。

  同意與國際能源機構在共同關心的領域為應對雙方的能源安全問題加強合作,包括全球能源市場、戰略石油儲備、能源多樣化、能源效率和清潔能源技術。以2008年6月7日的五國能源部長會議聯合聲明中的承諾為基礎,中美兩國將考慮自願參與國際能源機構成員國在石油供給中斷時的集體行動。

  同意就廢棄物的利用和處置技術及監管方法進行資訊和經驗的分享。

  同意就削減或酌情取消關稅的産品範圍和模式開展雙邊交流,以促進達成一項綜合的關於環保産品和服務的WTO協議。

  同意探索建立定期交換木材和林産品貿易以及木材合法性認定資訊的機制,以促進合法木材和林産品貿易及全球森林執法與施政;同意于6月討論向中國轉讓林火預測、預警、監測及滅火應用技術和設備;同意運用各自相對優勢,促進全球森林資源可持續管理。

  領域四:貿易和競爭力

  中美雙方討論了未來十年兩國在貿易領域面臨的挑戰以及應採取的措施,以確保兩國的經濟在全球化環境下保持競爭力。為此,雙方:

  同意與其他WTO成員共同努力,積極推進結束多哈發展議程談判,以利多邊貿易體系的發展。

  同意在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後與第19屆中美商貿聯委會之前,儘快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JCCT)框架下的智慧財産權工作組,加強關於智慧財産權問題的合作。中美雙方表示,上述合作將以介紹中國最近發佈的《國家智慧財産權戰略綱要》和《2008年中國保護智慧財産權行動計劃》為起點。雙方可以就不涉及目前WTO爭端解決訴訟的問題進行討論。

  簽署了關於交通合作的聯合聲明,並建立了中美交通論壇,探討交通領域的挑戰和未來合作。

  兩國負責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原則及成果創新政策的政府部門定期舉行會議,在第四次和第五次戰略經濟對話之間聯合舉辦一次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參加的研討會,並同意在科技研發領域探索開展聯合行動合作符合雙方利益。

  討論了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美方承認中國在市場改革方面不斷取得的進展,並將切實考慮中方關切,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同意繼續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JCCT)等渠道就貿易救濟的規則和程式進行磋商。

  將繼續在中美商貿聯委會下的中美高技術工作組就高技術和戰略貿易問題開展合作交流。中美兩國承諾根據已達成一致的《中國-美國高技術與戰略貿易發展指導原則》為民用高技術貿易提供便利。

  同意加強在原産地規則、“海關-商界反恐夥伴計劃”和文物保護領域的合作。

  一致認為兩國在提高透明度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在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成果的基礎上,中美雙方同意除了一些特定的例外情況外,事先公佈所有與經濟貿易有關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草案供公眾發表評論,並提供一個自公佈之日起不少於30日的公眾評論期。中國同意在國務院法制辦的“中國政府法制資訊網”上公佈那些措施。美國同意通過國家檔案局管理的“聯邦登記”公佈那些措施。雙方同意繼續就行政規則制定和行政許可的透明度問題進行交流,並繼續邀請其立法和司法機關的代表參加將來的適當會議。

  領域五:投資

  考慮到中美巨大的雙向投資潛力,中美雙方同意採取一系列步驟,為兩國間互利投資提供便利。為此,雙方:

  同意啟動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談判,以為兩國投資者提供投資便利和投資保護,並提高投資的透明度和可預見性。

  在6月16日舉行的首次中美投資論壇上就投資論壇框架及工作計劃達成一致。該論壇將集中討論投資者實際關切,如投資審察程式及潛在投資壁壘,並

  同意發起“投資促進倡議”,在兩國舉辦一系列投資活動,邀請相關人員參加。

  此外,美方歡迎包括中國在內的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中方強調其國有投資公司的投資決定完全基於商業目的。美方將充分考慮中方提供的對《外國人兼併、收購和接管有關條例》的書面評論意見,並確認美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查程式確保所有外國投資,不論其來源地,得到一致的、公平的待遇。

  第五次對話將於2008年12月在中國舉行。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