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建設部地震局官員談震區校舍倒塌

時間:2008-05-16 15:25   來源:人民網

  今天上午,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韓進、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副司長楊榕、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研究員趙鳳新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就震區校舍倒塌等話題與網友進行線上交流。

  韓進介紹教育系統受災情況

  網友“不是我不愛你”:為什麼學校師生死傷這麼多?請介紹一下當地教育部門的受損情況。

  韓進:這次汶川地震發生在下午2點28分,正是學生集中上課的時間,校舍倒塌,造成老師、學生傷亡比較集中。我們和大家一樣,希望沒有一個老師和學生傷亡,但這次是巨大的自然災害,事實是殘酷的,我們向被地震災害奪去寶貴生命的老師和學生表示我們深切的哀悼。

  教育系統的總體受災情況正在統計之中,目前掌握的情況還是比較初步的,根據四川省政府新聞辦通報,截至14日,據不完全統計,這次地震倒塌房屋21.6萬間,四川省各地教育部門不完全統計,校舍倒塌6898間(汶川、北川等震中重災縣資訊尚未傳出,數字未包括在內),一些教育行政部門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壞,北川縣教育局辦公樓整體垮塌,62名工作人員只有19名生還,局長遇難。地震災害損失的整體情況待核實準確以後有關部門會公開發佈。 [詳細]

  韓進回應“校舍倒塌多”質疑

  網友“杜康”:為什麼這次地震中倒塌的大都是學校校舍?

  韓進:我們也注意到新聞報道上有大量學校倒塌的資訊,對此我們十分痛心。媒體和社會不斷提出校舍倒塌的比例是不是過高,這也是我們十分關心和從一開始就不斷關注的問題。目前在抗震救災中的主要任務是救人,對這些問題將來會通過認真調查來確認,若確實存在品質問題,一定從嚴查處,絕不姑息,會給社會一個滿意的交待。 [詳細]

  韓進:偏遠地區學校的恢復和重建由政府承擔責任

  網友“養得一團春意在”:請問教育部對於校舍改造是否有近期和長遠規劃?城市的孩子當然問題不大,可有些農村偏遠地區的校舍是真沒錢改。

  韓進:國家對於義務教育的發展和普及是有要求、有規劃,也有學校建設標準的。在義務教育階段政府要承擔全部責任。對於受到地震災害的區域,學校的恢復和重建國家會給予支援。尤其是對農村偏遠地區,不僅僅是學校的建設,對於教師的工資、學校的辦公經費,都要由政府來承擔責任。    [詳細]

  楊榕闡述中小學校建築設計要求

  針對網友關於學校建設標準的問題,楊榕介紹説,目前我國針對中小學校已有專門的《中小學校建築設計規範》,對中小學校校址選擇、平面佈局、教學及輔助用房、建築層數和構造、交通和疏散等,都做了明確規定。對於中小學校建築的抗震設計要求,在《建築抗震設計規範》和《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中都有相應的規定。 [詳細]

  楊榕:中小學校教學樓倒塌原因已開展調查

  網友“獵隼”質疑:現行法規明文規定:中學教學樓高度不準超過5層,教學樓屋頂必須鋼筋水泥現場澆注不準使用預製板,為什麼這次地震災區倒塌的學校有5層以上的教學樓,並且多是預製板屋頂?

  楊榕回答説,《中小學校建築設計規範》規定,中學教學樓不應超過5層,教學樓採用何種的結構形式,要根據有關工程建設標準和當地的抗震設防要求來確定。這次中小學校教學樓的倒塌情況,已要求當地建設主管部門配合有關部門開展調查。 [詳細]

  楊榕介紹主震過後余震期間保證安全的措施

  網友“杜康”:余震期間,要注意哪些與建築有關的事項?

  楊榕:主震過後,余震很多,為保證人員的安全,首先應對房屋進行初步鑒定評估,經鑒定為危險的房屋及有待進一步鑒定的房屋,應遠離。在搭設臨時避難設施時,應選擇安全場地,避開危房,遠離危險源。對室內燃起管道、灶具、用電設備等,應確保安全關閉,防止發生次生災害。 [詳細]

  楊榕介紹震後危房處理方案

  網友:地震之後的危房如何處理?

  楊榕:這次地震造成許多房屋倒塌、變形、開裂或損傷,我們已派有關專家趕赴地震災區,指導和幫助房屋受損鑒定、評估,對於受損房屋,首先要進行初步鑒定,主要是對房屋的變形、開裂和損傷情況進行檢查。經初步鑒定,確是基本安全的,允許繼續使用,是嚴重破壞和無加固價值的房屋建築,則要在現場劃定警戒線,予以警示,等待拆除。其餘的情況,要做進一步鑒定、評估,暫不使用。 [詳細]

  趙鳳新:汶川是用地震儀器測定的震中

  針對網友汶川縣城是不是震中的質疑,趙鳳新解釋説,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汶川縣城是這次地震的儀器震中,即用地震儀器測定的震中,特別是地震斷層破裂的初始點。這次地震斷層破裂的長度長達300公里,因此很大區域範圍內的破壞程度都相當嚴重。破壞程度最嚴重的區域被稱為“極震區”,這次地震的極震區相當大。

  另外,這次地震的斷層是一個逆衝斷層,斷層兩側的震害程度會有差異。斷層是單側破裂,在破裂方向上的地區震害會較重。這種種因素都將影響著震中區的震害分佈。 [詳細]

  趙鳳新稱將綜合考慮是否提高抗震設計標準

  針對多位網友提出是否要提高中小學校抗震標準的問題,趙鳳新説,建築抗震設防標準是衡量抗震設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設防烈度或設計地震動參數及建築的實用功能重要性所確定。事實上,經過1966年邢臺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後,對工程震害調查和相應的科學研究後,我們都在其後的建築抗震設計標準修訂工作中提高了建築的抗震能力。這次地震以後,是否需要提高抗震設計標準,我們會結合震後工程震害調查,在地震部門對當地地震烈度進行復核的基礎上,結合工程科研的最新成果,綜合考慮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作出決策。 [詳細]

  趙鳳新介紹值得我國借鑒的日本抗震經驗

  趙鳳新在訪談中還特別介紹了日本在抗震方面的一些經驗。他説,日本的地震頻度和強度都非常高,但在日本發生大地震時造成的人員傷亡卻相對較少。在日本,公眾普遍了解目前地震預報還不過關,難以在震前提供準確的地震預報,因此公眾對政府在大地震前發佈地震預報也不抱奢望。在日本提高各類工程抗震設防水準和抗震能力,提高震後救援能力和公眾的減災意識是減輕地震災害的主要途徑。趙鳳新表示,地震本身不殺人,是房屋的破壞才導致人員傷亡,日本的這些經驗值得我國認真借鑒。 [詳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