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在臺島成“香餑餑” 民眾期盼兩岸金融交流

時間:2008-05-13 08:4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日,馬英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承諾,最遲會在年底全面開放兌換人民幣。臺灣“陸委會”也曾在上月底開會討論人民幣入島的可行性。5月12日更有消息傳出,臺灣當局將最快在5月底之前推出人民幣在島內兌換,每人每次最多可兌換兩萬元人民幣。相關人士指出,人民幣全面兌換必須簽訂清算機制,涉及政治因素,困難度相對高一點,但我們已經做好準備。此消息一齣,無疑又讓島內原本就很熱的“人民幣兌換話題”迅速升溫。

  人民幣成了“香餑餑”

  島內現行的貨幣是“新台幣”,1949年6月15日開始發行流通。不過,近年來,島內對人民幣的需求大增,已被臺灣媒體稱之為“臺灣的第二貨幣”。

  島內相關機構的統計顯示,自2005年10月3日開放金門及馬祖試辦人民幣買賣業務以來,截至2008年3月2日,兩年多時間,銀行共賣出人民幣4.22億元、買入人民幣7344萬元。銀行賣出為銀行買入的5.7倍,可見民間對人民幣需求殷切!

  雖説入島尚未“合法”,但島內持有人民幣的民眾和商家越來越多,公開使用人民幣的現象也是見怪不怪。臺北市、高雄市的不少商店、賓館根本不顧所謂禁令,不但接受人民幣消費,還會用人民幣找零。對此,有旅遊業者説得直白:和氣生財,使用人民幣更好賺錢!

  對於臺商而言,持有人民幣的意願可能更高。“如果能直接將人民幣而不是美元帶到大陸投資,我們的損失會小很多。” 在北京經營布藝的臺商蘇菲告訴記者,避險增值也是臺商喜歡持有人民幣的原因。“近年來人民幣一直被看好具有長期升值的潛力,不少臺商將所得兌換成人民幣既是為了防止資産縮水,更想借此增值。”

  對此,曾有島內媒體發表評論指出,隨著兩岸人員往來頻繁、交流合作不斷增強,人民幣在島內越來越吃香太自然不過了。

  管道不通衍生諸多問題

  因為有巨大的需求,人民幣才會在島內成為“香餑餑”。不過,由於現實的原因,想吃到這個“香餑餑”也非易事。

  據悉,目前島內只開放了金馬“小三通”,往來大陸地區和金門、馬祖的臺灣民眾及大陸人民,直接兌換人民幣,上限是兩萬元。其他臺灣民眾想兌換人民幣只能在臺灣各家銀行先換美元,到香港機場換港元後再兌換成人民幣,費時費力。

  不能在島內直接兌換人民幣,臺商恐怕是最大的受害者。採訪中,不少臺商都用到了“十分苦惱”、“有苦難言”這樣的字眼。徐樂眉曾經在北京經營過一家生活館,她現身説法:“要到大陸投資的話,先要把新台幣兌換成美元,到了大陸以後再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這兩層匯率差價,就讓臺商資金縮水了兩次,等於被剝了兩層皮。”

  因為需求與現實有著越來越大的差距,島內全面開放兌換人民幣業務的呼聲由來已久,且聲音越來越大。然而,呼聲終究沒能為人民幣在島內直接兌換解套。

  合法兌換管道不通,自然會在島內衍生出諸多問題,黑市猖獗首當其衝。臺灣“經濟部”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在臺灣大中縣市,各種規模的地下錢莊有400家以上,人民幣交易年營業額從1億元到幾億元不等。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臺商説,黑市交易必然導致風險升高,通過地下錢莊兌換人民幣都要繳納不低的手續費,而且還會有收到假鈔的危險。但如果不通過地下錢莊,許多涉及兩岸貨幣兌換的業務都無法迅速展開。“實在是很無奈呀!”

  民眾還有更多期待

  雖然臺灣當局一再對人民幣在島內全面開放踩剎車,但民意終究難擋。

  臺“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也承認,如果臺灣本島不開放兌換人民幣,民眾私下兌換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島內工商界人士也擔心,不準公開兌換人民幣只會鼓勵黑市的猖獗,如果不法分子趁機將大量偽鈔帶入,恐怕還會衝擊島內金融市場的穩定。

  馬英九的承諾一經作出,島內商家已然按捺不住。據島內媒體報道,連鎖大賣場NOVA日前率先在店外拉出“NOVA 準備好了,歡迎人民幣”的布條。日月潭邊也有餐飲業者不僅將人民幣擺上了櫃檯,還更換功能表,將每道菜的人民幣價格標出。

  銀行業者似乎也等不及了。據悉,臺灣銀行、土地銀行與復華銀行在金門、馬祖的分行,已紛紛派人前往臺灣“中央銀行”,接受相關業務培訓,提前為未來當局開放銀行掛牌人民幣買賣暖身。

  事實上,對於人民幣在島內的全面開放,民眾還有更多的期待。有島內民間業者表達了這樣的願望:希望這只是一個開始,是未來臺灣執政者順乎民意的一個開始;希望這只是一個信號,是未來兩岸金融交流與合作會跨越人為的樊籬,迎來一個真正春天的信號。(本報記者 李煒娜)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