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舉行 八千中華兒女共祭祖

時間:2008-04-04 11:59   來源:台灣網
 

 

清明公祭黃帝典禮在陜舉行 (攝影:李艷波)

  台灣網4月4日黃陵消息 清明時節,萬物復蘇,巍巍橋山,泱泱沮水,陜西黃陵橋山軒轅殿前廣場莊嚴肅穆,今天,來自海內外的八千多名中華兒女聚集在黃帝陵前,共同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緬懷我們共同先祖。

  9時50分祭祀大典正式開始。現場擊鼓34咚,代表了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鳴鐘9響,象徵中華民族傳統中的最高禮數。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華建敏,全國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張榕明,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顧秀蓮,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國家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區的代表、海外僑胞、港澳同胞、臺灣同胞以及陜西省省委書記趙樂際、省長袁純清等8千多人出席公祭典禮。陜西省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趙正永主持了公祭典禮。

  來自中央政府各部委和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代表,以及臺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和陜西省各界的代表,依次在軒轅大殿前向軒轅黃帝敬獻花籃。陜西省省長袁純清恭讀了公祭軒轅黃帝祭文。全體公祭人員滿懷對黃帝的景仰,向黃帝像行三鞠躬禮。


  10時20分,公祭典禮進入“樂舞告祭”。樂舞表演人數近千人,整個場面氣勢恢弘,是公祭中的精彩華章。在雄渾的古老祭祀樂中,樂祭舞隊頂禮膜拜,表達全體中華兒女對始祖的崇敬。


  據悉,《雲紀》是禮讚軒轅黃帝盛德如祥雲化雨,福佑華夏。演員們身穿象徵雲的服飾,飄逸起舞。《夔鼓》是禮讚軒轅黃帝修德振兵,建立遠古的文明古國。演員們手持兵器,在鐘磬鼓樂中“鼓之舞之以盡神”。《瑞德》是分別用《祈年舞》、《蠶桑舞》和《農耕舞》,組成了“華夏農耕文明圖卷”,禮讚始祖功德。《龍馭》是一條黃色的巨龍從軒轅殿的穹頂騰空而起,飛向萬米高空,人們仰望蒼穹,向祖先神靈致以默默的祈祝。

 

  11時,公祭典禮結束。人們紛紛前往陵前焚香祭拜,緬懷先祖。


  據了解,本次參加祭祀的臺灣同胞有200余人,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會主席葉金鳳、臺灣知名人士蔡加福、林德福、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張漢文、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王津平代表臺灣同胞敬獻了花籃。

  此外,今年的公祭是歷年來網路媒體關注率最高的一次,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新浪、網易、西部網等62家網路媒體在現場進行了聯合直播,台灣網也首次參與了直播報道。(季水)

  

  戊子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文
   
  惟西元二〇〇八年四月四日,歲次戊子,序屬陽春,乾朗坤明,萬象更新。海內外炎黃胄裔,謹備鮮花清醴,恭祭于我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辭曰:


  赫赫我祖,萬古元宗,下啟五千年以引其遠,廣昭九萬里以領其重。教化萬民,福佑百姓,積善廣被,昭示源遠之正;築城定邦,社稷肇興,平一宇內,彰顯流長之統。披艱履險,鼎新圖強,前仆後繼,弘揚我祖開天之功!


  世紀更新,國運一派昌隆。開拓進取,民族盡顯興盛。經濟繁榮,綜合國力巨增。科學發展,創新觀念日融。民主政治大昌,和諧社會大興。雪域高原,天路開通。嫦娥奔月,萬眾歡騰。躬逢奧運盛典,揚我華夏精神。惟我國人,唯祖功是崇,唯大業為勤。以人為本,國運隆興。改革開放,偉業常新。兆民殷富,龍脈永恒。殷殷期盼,兩岸一統。協和萬國,互補共贏。一樽還酹我祖,蒼昊菁魂垂豐。
  

  煌煌麗日,浩浩春風。橋山毓秀,沮水鐘靈。惟布虔敬,大禮告成。伏惟尚饗!

 

  

 

《龍馭》是一條黃色的巨龍從軒轅殿的穹頂騰空而起 (攝影:李艷波)

 

第二屆中國網路媒體陜西行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