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保送大陸高校政策 拓展臺生大陸升學新渠道

時間:2008-03-20 13:51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3月20日東莞消息   東莞臺商子弟學校董事長葉宏燈日前向記者表示,試行臺灣優秀高中畢業生免試保送就讀大陸高校的政策,符合臺生及家長的意願,拓展了臺生的多元化升學渠道。“去年試行效果非常好,而我校的高中畢業生也在逐年增多,明年估計會超過100名,有意願升入大陸高校的比例預計也會增加到15%甚至更高。”

  2007年,大陸首次試行臺灣優秀高中畢業生免試保送就讀大陸高校政策,東莞臺商子弟學校作為首次試行單位,有兩名應屆高中畢業生分別被保送到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就讀。

  葉宏燈分析,臺生在大陸讀書和升學深造的意願,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一是隨著兩岸教育交流的日益增多,大陸高校的教學水準和學生素質逐漸被臺灣的學生和家長客觀的認識:並不在臺灣之下,甚至高出臺灣。所以,很多臺生希望到大陸的高校求學,和大陸學生一起學習,彼此增進了解。

  二是臺商經過在大陸十幾、二十幾年的發展,希望堅持“永續經營”的發展理念,而家庭穩定則是這一理念的重要支撐,也就需要孩子們和臺商生活在一起,促進家庭穩定。這既是大陸臺商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大陸求學的動因之一,也是東莞臺商子弟學校存在價值的一種體現。

  再有從民族的情感來講,五千多年來,老祖宗留下的中華文化的底蘊非常關鍵。“臺灣的教育是非常注重文化底蘊的,但是學生以前沒有親身感觸過孕育這一文化的土地,只是書本上的了解。”葉宏燈説,基於這樣的一種民族情感,在大陸發展的臺胞,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這塊土地上繼續深造。

  “但在試行保送政策之前,臺生想要進入大陸高校的意願實現難度很大。”葉宏燈説,唯一途徑就是要通過內地高校面向港澳臺地區的招生考試。而兩岸教材存在差異,有意到大陸高校就讀的臺生,日常學習中要使用臺灣地區的教材,準備考試時則要參照大陸的教材和考試模式。“面對這種學習壓力,能夠進到大陸重點高校的寥寥無幾。”

  葉宏燈説,這就産生了矛盾,臺灣高中畢業生希望就讀大陸高校的意願非常強,但迫於現實的壓力,考進去的難度又特別大。因此,在大陸學習的臺生,高中畢業後更多會選擇回臺灣升學。葉董事長以東莞臺商子弟學校舉例説,自2000年創校至07年,高中畢業生已有三屆,每屆約80人,而其中80%左右選擇回臺灣升學,10%左右,迎難而上,參加港澳臺的考試,爭取在大陸升學。

  “所以從第三屆高中畢業生開始,我們就一直在向大陸有關方面申請,希望考慮到臺生與家長們的這一意願,採取相應措施予以滿足。”葉宏燈表示,在大陸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下,最終取得了一定成果:由東莞臺商子弟學校首次試辦臺灣優秀高中畢業生免試就讀大陸高校的政策。

  2007年的首次試行,以在大陸學習的臺灣高中畢業生參加臺灣地區升學考試的學力測驗成績作為保送的主要依據。

  葉宏燈對記者説,07年我校有80余名高中畢業生參加臺灣地區的升學考試,根據最終的學力測驗成績,有6名畢業生達到了臺灣教育部門規定的“頂標”水準,而且他們都非常願意到大陸重點高校就讀。在遵照學生本人和家長的意願前提下,學校又從6人當中選出2名成績最優者,作為首批試行保送生。“保送名單的産生過程是非常公開透明的,成績好壞,一目了然,其他的學生家長不會有異議。”

  葉宏燈表示,學校自創立至今,一直在朝著“全人教育”的方向努力,引導學生不只會讀書,還要懂得做人處事的道理,學習成功者的特質。而大陸的眾多高校,近年來也有著同樣的共識,所以這更讓東莞臺商子弟學校下定決心,不斷開拓臺生在大陸求學和發展的渠道。而保送優秀高中畢業生這一政策的試行,正是臺生多元化升學渠道的拓展,能夠給學生和家長多一個選擇機會。

  葉宏燈説:“去年試行效果非常好,而我校的高中畢業生也在逐年增多,明年估計會超過100名,有意願升入大陸高校的比例預計也會增長到15%甚至更高。”,所以學校非常希望擴大這一政策的影響範圍,按照臺生的不同成績和能力擴大辦理,爭取與包括廣東中山大學等在內的一些地方高校合作,讓不同程度的臺灣高中畢業生進入到大陸不同的高校,從而讓更多的臺灣學生和大陸的學生一起學習,增進交流。(鐘寶華)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