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鐽震事件”白忙一場 陳水扁當局威信盡失

時間:2008-02-27 07:5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訊 因為秘密成立軍火公司——鐽震公司,在島內引起軒然大波,臺“國防部長”李天羽為此事辭職,“鐽震事件”越鬧越大。臺灣《聯合晚報》26日發表社論指出,新官上任三把火,蔡明憲走馬上任“國防部長”,第一個任務竟然是要解散鐽震公司。鐽震果然沒達陣,還重傷一名四分衛!

  眾人皆曰,“鐽震事件”白忙一場。但老實説,此事代價之高,比白忙一場還慘。鐽震從成立到瀕臨解散,前後20多天。不但民進黨當局宣稱“可帶動國防工業啟動”之目標無法取信於民,甚至還在“看守內閣”僅余不到百天的時間裏,折損一名“部長”。各界印象中,前任“部長”李天羽乃道地嫡系扁家軍,儘管他的辭職聲明留有模糊空間,可讓外界與民進黨各自做文章,但最後的下臺命運,凸顯其處境跟他的前任李傑很像,即使聽令上級,仍受困于自己專業判斷與高層不合理指示間的矛盾。“鐽震事件”若再延燒下去,這位“部長”將來怎麼帶兵服人?李天羽辭職以明志,沉重交代蔡明憲“國防部”交給你了,似力圖保留一點職業軍人的自尊。

  社論指出,鐽震白忙一場,完全在決策粗糙,權力傲慢,結果卻只造成軍方的人事地震,威信重傷。扁政權執政期間,類似這種比白忙一場更慘的事,可還真不少。從最初的“核四停建事件”開始,形成民進黨與在野黨的徹底對立。“核四”停建又復工,工程延宕損失難以估計。李遠哲在阿扁臨去之際重提核電,等於是給民進黨的“非核家園”夢想當面難堪。“核四”回到原點,卻已付出比白忙一場慘痛千百倍的代價。

  此外,又如兩岸政策原地踏步,但見上週末的“大選”辯論中,馬謝競相提出擴大包機等政策,好像在較量誰比誰更開放。兩岸經貿政策方向,從“經發會”的“積極開放”,被陳水扁扭曲成“積極管理”,業界“戒急用忍”動彈不得。如今“開放”之説又成顯學,連謝長廷都爭談擴大包機,但兩岸政策已延宕經年,臺灣痛失商機,代價又豈僅是阿扁“積極管理”的白忙一場?

  8年前剛執政時,阿扁喊出“新手上路”。現在8年過去了,民進黨政績有限,處處僅留下白忙一場的空洞痕跡。扁上任之初,“核四事件”大鬧一場,結果回到原點;扁將下臺之際,“鐽震事件”轟轟烈烈,賠了“部長”卻仍要解散。臺灣資源虛耗,“政府”威信盡失,這些事真比白忙一場還慘!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