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外交部國際司司長:2007挫敗涉臺提案三部曲

時間:2008-01-17 08:07   來源:新華網

  9月21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光亞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第62屆聯大第二次全會上發言。當日,第62屆聯合國大會全體會議批准聯大總務委員會的決定,拒絕將所謂“臺灣申請加入聯合國”提案列入聯大議程。 新華社記者侯俊攝

  聽吳海龍司長作報告,這已經是第二次了。第一次也是在外交部的新聞發佈廳,吳司長講的是陳馮富珍成功當選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的前前後後。兩次的感受是同樣的,外交鬥爭風雲變幻,中國外交官為維護國家的尊嚴和利益付出了艱辛。

  2007年的中秋佳節和十一國慶節之際,正當我們與家人團聚的時候,聯合國第62屆大會正在召開。從1993年開始,臺灣當局都會通過“邦交國”提出所謂的“代表權”問題,但屢遭失敗。2007年,臺灣當局不僅老調重彈,而且進一步提出“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顯然“臺獨”氣焰更加囂張。可以想像,圍繞這一問題的鬥爭也更加激烈。

  吳司長的報告很精彩,聽眾回報他以熱烈的掌聲。我把採訪他的想法告訴他,他欣然應允了。在採訪中,他將這次涉臺鬥爭形象地稱為“三部曲”。

  記者:臺灣當局多次在聯合國通過所謂的“邦交國”提出涉臺提案,您作為資深外交官,曾多次參與聯大涉臺鬥爭,請問2007年的情況有什麼特殊之處?

  吳海龍:2007年到明年3月臺灣“大選”前是臺海局勢的高危期。在此背景下,2007年聯合國涉臺鬥爭情況更加複雜、形勢更加嚴峻。1993年以來的14年中,臺當局提的都是所謂“2300萬人民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臺灣“參與”聯合國問題。由於年年審、年年被打掉,聯合國會員國對此早已厭倦。

  2007年臺灣當局一反常態,首次提出“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加入聯合國。臺灣當局上述舉措在性質上比往年更為嚴重,“臺獨”色彩更為濃厚。

  臺灣當局明知“入聯”絕無勝算,為什麼還是一意孤行呢?説到底,就是為了搞“法理臺獨”,為“入聯公投”造勢,抬升民進黨選情。

  記者:針對臺灣當局的做法,您將大陸採取的步驟分為三步,這三步方案是如何具體實施的?

  吳海龍:當前中國大陸政治社會穩定,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國際地位和影響日益擴大。國際社會普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包括臺灣當局自己都心知肚明,臺灣“加入”聯合國是絕對行不通的。

  我們與臺當局進行了三個階段的較量,取得了三場勝利。

  首戰:致函與退函的較量

  7月19日至9月5日,陳水扁先後分別五次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安理會輪值主席及聯大主席,叫囂臺是“主權國家”,要求“入聯”。由於臺不是主權國家,無權直接致函秘書處等,為避免被退函,臺搞了個“曲線行進”,由其“邦交國”轉交。陳水扁在島內大肆吹噓其致函的開創性意義,臺“邦交國”如何仗義執言。但實際上,臺“邦交國”也就是把陳水扁的函送到秘書處的收發室。臺灣的老百姓不知道這個情況,知道的話恐怕又要大罵陳水扁了。臺灣當局可謂機關算盡,但五封信都沒有逃脫被退回的下場。秘書處的退回函也非常明確地強調,根據聯大第2758號決議,不能接受並退回來函。

  8月14日,臺當局唆使其“邦交國”拋出了所謂“臺灣加入聯合國”提案。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光亞大使立即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對臺當局提案及謬論進行有針對性的批駁。

  再戰:總務委員會“2對2模式”之爭

  9月19日,第62屆聯大總務委員會正式審議是否將所謂“臺灣加入聯合國”提案列入聯大議程。

  會前,臺灣當局及其“邦交國”拼足了勁兒做工作,希望總務委員會討論“臺灣加入聯合國”提案時,恢復第60屆聯大以前的做法,即放開發言的方式,好讓會員國聽到更多支援“臺灣”的聲音。臺當局真正目的是讓其“邦交國”長篇累牘地為臺説項。十多年來,大家早就煩透了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這樣一個答案早已十分明確的問題上。因此,2005年,中國提議以“2對2模式”處理涉臺問題,即支援和反對涉臺提案方各兩國發言,隨後主席作出裁決,拒絕將其列入議程。這個方法省時、高效,各國普遍接受。去年,“2對2模式”也得到沿用,臺“邦交國”雖頗有微詞,但未進行挑戰。

  9月19日上午,總務委員會討論第62屆聯大議程。當討論到是否將“敦促安理會處理臺灣申請加入聯合國問題”議題列入第62屆聯大議程時,聯大主席凱里姆表示,由於絕大多數成員支援以“2對2模式”審議涉臺提案,他提議由贊成和反對方各兩家就涉臺提案發言,每位發言時間不超過六分鐘。話音未落,臺灣“邦交國”帛琉率先發難,反對就涉臺提案採取限制發言。甘比亞、宏都拉斯也為帛琉幫腔。斯里蘭卡、塞普勒斯、俄羅斯等十多個國家立即相繼發言支援採用“2對2模式”,表示聯合國及廣大會員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非常明確,採用“2對2模式”符合絕大多數會員國的意願。

  鋻於總務委員會成員不能達成一致,主席凱里姆提議對是否採用“2對2模式”進行表決。表決的結果不言自明,除了主席本人不投票外,其餘27國均投票,並以24比3的懸殊比分決定繼續沿用“2對2模式”。

  在隨後的“2對2”辯論中,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索羅門群島兩國替臺鼓噪,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光亞大使和埃及常駐代表隨即對其謬論進行了批駁。王大使指出,真正應該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以及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恰恰是少數“提案國”,奉勸他們珍惜自己的國際形象和尊嚴,不要為了一己之利,扮演支援“臺獨”勢力分裂中國的不光彩角色。埃及大使發言呼應中方立場。強調國際社會普遍遵循一個中國原則,總務委員會有權決定其議事方式。表決通過“2對2模式”正是一種民主議事的方式,少數國家應服從大多數國家的意願。絕大多數國家反對將涉臺提案列入聯大議程,但也只獲得兩個發言機會,這已經體現了公平。

  此後,凱里姆立即作出裁決,不將涉臺提案列入聯大議程。各方未持異議。

  決戰:聯大辯論

  形成支援中國的強大聲勢

  總務委員會一役失敗後,臺當局惱羞成怒,決定在聯大全會唆使其“邦交國”挑戰總務委員會決定。會前大多數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都承諾如投票將堅定不移地支援中國,其中許多兄弟國家拍胸脯擔保。

  9月21日上午,在聯大主席凱里姆的主持下,聯大舉行全體會議,審議總務委員會報告。在審議到涉臺提案時,又是甘比亞代表首先發言,對聯合國秘書處和秘書長潘基文拒絕接受臺當局“入聯”申請函的做法進行指責。古巴、中國、委內瑞拉、柬埔寨、毛里塔尼亞和哥倫比亞等國家代表隨後發言,對極少數臺“邦交國”言論進行了駁斥,會場上迅速呈現出一邊倒的局勢。

  隨著辯論進程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了支援中方的隊伍中。到下午四點半發言結束時,共有140個會員國代表發言,其中126個支援總務委員會決定,反對將涉臺提案列入聯大議程,形成了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灣“加入”聯合國的強大聲勢。而臺灣的24個“邦交國”中,僅有14國發言。

  記者:這是否能説明中國在多邊國際舞臺上獲得了巨大支援,中國的形象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同?

  吳海龍:可以這麼説。一個中國原則本來就是國際社會普遍公認的,有這麼多國家站出來發言支援一個中國原則,説明臺灣當局的“臺獨”分裂圖謀不得人心,任何人都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實;任何違背《聯合國憲章》和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行徑,都不可能得到聯合國廣大會員國的支援;任何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分裂中國的圖謀,都不可能得逞。(來源:世界知識雜誌 記者 葛 軍)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