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臺産業深度對接 泉州邁向新的臺商投資聚集區

時間:2007-12-14 15:09   來源:福建日報

  12月10日至12日,“2007泉臺産業合作投資洽談會”隆重登場。洽談會以打造新的臺商投資聚集區為目標,突出“産業合作、共謀雙贏”的主題,緊扣泉臺“五緣”優勢和産業互補特色,集推介、論壇、洽談、簽約、考察于一體。

  本次洽談會上,共有45個臺資項目參加簽字儀式,總投資額達103.04億元,擬利用臺資13.8億美元,均創歷史之最。最為引人注目的是,繼今年4月份奠基的海峽西岸國際採購與區域物流配送中心項目和泉州晉江晶藍光電項目之後,和諧光電、長照光伏、長照科技等5家高科技臺資項目完成奠基。至此,由臺資巨頭美旗控股集團投資達23.2億美元的項目已全部啟動。隨著一大批高科技臺資企業的先後入駐,泉州臺企的品質和數量全面上升,泉州有望成為大陸繼廣東東莞、江蘇昆山之後的第三個臺資聚集區。

  臺資吸引力全面提升

  早期進入泉州的臺資,以製造業為主,投資方向也多集中在農業、製鞋、服裝、石材等傳統産業。上世紀90年代,由於投資軟硬環境不理想,一些臺資捨近求遠。2004年後,在泉州本地經濟的迅速發展的基礎上,泉州人加快改善投資環境,在軟體和硬體上雙管齊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行政服務中心,為臺商投資開闢“綠色通道”,全方位改善投資環境。泉州的投資環境特別是軟環境明顯改善,捨近求遠的臺商紛紛回頭,泉臺兩地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合作。

  2004年初,泉州市第一個專門吸收臺資企業、用地規模達6000畝的投資區——惠安臺商創業基地正式啟動。“園區+協會”的模式催生了第三批泉臺合作的“製片人”。新“製片人”成為全國吸引臺資的典範,外界形容“這不僅開創了大陸臺協會創辦臺商投資工業園區的先例,也創造了由民營企業負責投資基礎設施、臺協會負責招商的歷史,真正實現了‘以臺引臺’。”現任泉州市臺協會負責人和綠谷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臺商郭子記,已然成為政府和臺商間的仲介。馬上要進入生産階段的長照集團,正是他親自去臺灣拉來的項目。

  2005年,是泉州臺資的轉折年份,當年的“大陸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中,泉州成為進步最快的城市,排名上升至第20位,首度進入“值得推薦城市”之列。這一年,臺商在泉州市投資總額為9785萬美元,增幅開創近年之最。之後兩年,泉臺經濟不斷刷新自己的紀錄。2007年,僅前三季度泉州臺商投資總額就達3.53億美元,同比增長200.71%;其中合同臺資2.51億美元,同比增長226.43%,超過以往數年的總和。

  記者從泉州臺協會了解到,今年年內,已有光伏電子、臺達電子、燦圓晶片、偉達、茂章等數十家大型企業派代表團到訪泉州。這些企業多為臺灣百大企業、本行業旗艦企業、臺灣高端産業的代表。不久之後,他們也將成為泉州臺資聚集區內的新成員。

  主動承接臺灣産業轉移

  本次洽談會引得全國臺企聯、臺灣工業總會、臺灣區石化工業同業公會、臺灣針織産業聯誼會、臺灣電電公會、臺灣工商協進會、臺灣省農會等10多個臺灣工商團體紛至遝來。在12日舉行的泉臺産業對接研討會上,兩地的專家和學者一致認為,泉州和臺灣的産業發展軌跡相似,經濟互補性極強,産業合作前景廣闊。

  近年來,面對臺灣電子、石化等産業轉移,泉州及時將發展的路徑調整到壯大“5+1”新興産業,並謀劃“228”的集群藍圖,在吸引臺資領域再次領先一步。光電、石化加工、機電一體化、紡織服裝、造船等産業成為吸引臺灣相關産業板塊轉移的重點。今年已有海峽西岸國際採購與區域物流中心、和諧光電、晶藍光電、福榮造船等投資超億美元的多個大項目入駐。泉州強大的集群基礎和發展前景,成為承接臺灣産業轉移的最佳選擇之一。

  為充分發揮泉州自身優勢,主動承接臺灣産業轉移,科學指導泉臺産業對接,全力打造臺資聚集區,泉州市日前正式出臺《泉州市泉臺産業對接專項規劃》,規劃期為2007—2015年。泉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編制該《專項規劃》在於把握臺灣産業轉移的趨勢,進一步發揮泉臺合作優勢,引導泉州和臺灣加強以石化、機械、資訊、紡織等為重點的産業對接,全面提升泉州市産業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最終實現合作雙贏、共謀發展。規劃提出,進一步擴大泉臺産業對接規模、拓寬泉臺産業對接領域、提升泉臺産業對接層次,不斷引導臺資投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産業和高新技術産業,促進泉州産業結構的優化,到2015年,引進50家臺灣百強企業來泉州投資,泉州市累計實現實際利用臺資40億美元。(記者 何金 阮錫桂 龍友情)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