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愛國愛鄉是臺盟的傳統

時間:2007-12-05 08:3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12月3日,臺盟第八次全盟代表大會暨紀念臺盟成立60週年大會在京閉幕。此間舉行的臺盟八屆一中全會上,選舉産生了新一屆臺盟中央領導機構,林文漪再次當選臺盟中央主席,會後接受了採訪。
  
  為臺海地區謀和平

  “在臺盟走過了一個甲子的光榮歷程,正以空前的活力迎接未來的時刻,接受擔任臺盟中央主席的重任,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今年適逢臺盟成立60週年,林文漪當選後發表感言。

  林文漪説,愛國愛鄉,全心全意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是臺盟將代代相承的光榮傳統。60年來,一代又一代臺盟前輩,與中國共産黨真誠合作,親密共事,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為促進發展、保持穩定、實現祖國統一而奮鬥的道路,是臺盟將始終追隨的軌跡。

  這位連任的主席指出,對於臺盟新一屆領導集體而言,臺盟未來的事業是60年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的繼承和發展,延續與創新。只有一點一滴的耕耘,才會有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才無愧於一個同中國共産黨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親密友黨,無愧於成為一支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促進祖國完全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中的重要依靠力量。

  臺盟是充滿生機的參政黨

  隨著一系列有關多黨合作重要文件的頒布,我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進一步朝著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方向發展,各民主黨派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認真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作用日益重要。

  林文漪介紹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在臺盟八大開幕式上代表中共中央致詞祝賀,充分肯定了臺盟60年來的奮鬥歷程,高度評價了臺盟在履行參政黨職能、加強自身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賀詞指出,“60年的歷史充分證明,臺盟不愧為同中國共産黨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親密友黨,不愧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促進祖國完全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依靠力量。”林文漪説,中央對臺盟工作的充分肯定,使我們備感鼓舞,深受激勵。

  這次換屆,臺盟中央委員會的調整幅度比較大。林文漪説,長江後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新陳代謝、人事繼替是任何事業持續發展的基本規律。八屆中央委員會的成員,年富力強,都是在民主推薦和深入考察的基礎上選出來的。當前,多黨合作事業大背景、大環境好,因此她堅信,八屆中央委員會一定能勇敢地承擔起自己所肩負的歷史重任。

  臺灣是我們的故鄉

  臺盟是我國唯一具有地域特點的參政黨。林文漪強調,“臺灣”二字赫然標誌于名稱之首,是因為臺盟立盟的宗旨,就是要廣泛團結海內外各界的臺灣省人士,反映兩岸骨肉同胞渴求祖國統一、家庭團聚的深切願望,並表達為此奮鬥的不渝志向。

  “臺盟每一位成員的血液中,都流淌著愛國之心與思鄉之情。”林文漪飽含深情地説。中共十七大的報告將和平發展正式作為推動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題,道出了每一位臺盟盟員的心聲,使臺盟全體盟員對未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充滿信心。

  “臺灣是我們的故鄉,廣大臺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鄉親。”林文漪説,和平發展兩岸關係,早日實現祖國統一,正是我們最深切的期盼和為之奮鬥的目標。我們要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堅持新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堅持胡錦濤同志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切實把“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工作落到實處,大力推動兩岸經貿交流和人員往來,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為增進兩岸同胞了解與互信,為推動祖國和平統一貢獻力量。

  臺盟必將大有作為

  林文漪表示,中共中央的賀詞中,還對臺盟今後的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三個“一定能夠”充分體現了中共中央對臺盟的信任。賀詞中的三個“一定”是:“臺盟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一定能夠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題學習教育活動,切實搞好政治交接,展現良好精神風貌,為臺盟的光榮傳統增添新的內容;一定能夠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團結和動員廣大成員,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在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中發揮新的作用;一定能夠沿著中共十七大指引的方向,在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偉大征程上創造新的業績。”林文漪説,三個“一定”令我們備受鼓舞,代表們相信,臺盟必將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林文漪説,臺盟第八次全盟代表大會圍繞發展兩岸關係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大家認為,十七大報告關於臺灣問題的表述中,把為兩岸同胞謀福祉作為發展兩岸關係的根本歸宿,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信念。我們相信,在海峽兩岸同胞的齊心推動下,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

  關於臺盟中央今後的工作,林文漪強調,著眼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參政議政工作;著眼于增進兩岸同胞的了解和互信,切實加強對臺聯絡和研究;著眼于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影響,切實加強宣傳工作;著眼于鞏固多黨合作制度的思想基礎,切實加強參政黨理論研究;著眼于提高參政黨能力,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張曉哲)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