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綠營反ECFA 誰會先邊緣化?

時間:2009-04-13 08:50   來源:台灣網

   民進黨最近傾全力反對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與臺當局“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的針鋒相對,常被媒體稱為“兩個女人的戰爭”,馬英九當局主攻曾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內行人”不該講“外行話”,打得民進黨無力招架,香港中評社今天發表社評文章説,這也凸顯兩岸政策之於民進黨,已淪為解決內部矛盾的工具,而不在於是非與對錯。

  民進黨上週六召開“民間國是會議”向馬英九提出七大訴求,包括要求馬英九收回兩岸只是“地區對地區”的説法,“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回應,這是“中華民國”憲政架構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蔡英文過去擔任“陸委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有權力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為什麼當初不修改?去年“322大選”,臺灣人民已決定不再“鎖國”,要追求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蔡英文提的條件,不會被多數人民接受。 

  社評指出,民進黨與臺聯黨這場反ECFA大戰,看似軍容壯盛,卻正如王郁琦的反駁,處處都陷入“今日之我”被“昨日之我”否定的困境,臺面上幾名綠營反ECFA大將,不止蔡英文過去身居要津,臺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是前“經建會”主委、臺聯黨主席黃昆輝是前“陸委會主委”,都曾經是臺灣兩岸經貿政策的操盤手之一,把他們現在講的話、做的事,對照過去在任內的發言、政策,完全不堪一擊。所幸國民黨當局、藍營政治人物做事都比較客氣,這如果是主客異位,這些綠營要角們不被鬥到天昏地暗才怪。

  社評還説,民進黨的矛盾還不止是這些反ECFA大將換了位置就換腦袋,更糟的是整個綠色陣營都身陷因失去政權焦慮症,所産生的言行錯亂。例如,綠營媒體抓到馬英九當局研究考核發展委員會的內部文件,指公務員赴大陸不算“出國”,大作文章,“立院”黨團跟著大鬧“立法院”,民進黨中央再來跟進。但臺灣並未“獨立”,兩岸還是同一個國家,民進黨執政時也沒曾改變過赴大陸不算“出國”這個事實,有什麼好吵的。 
 
  綠營捧在手裏的這些論述,在2008兩次大型選舉已被臺灣主流社會淘汰,領導人們非但不去思考怎麼做才能贏回主流民意,反而錯把理念當事實,凡是跟他們不同調的就一陣拳打腳踢,可怕的法西斯傾向愈來愈嚴重。綠營如今的窘狀對照民進黨執政時,高層手握資源信心滿滿,還能心平氣和的討論兩岸政策走向,路子愈走愈窄,不同聲音完全出不來,民進黨內要角為了求生存,誰也不敢做出頭鳥,整個黨就綁在一起沉淪下去。

  社評提醒綠營人士必須意識到,這種胡鬧瞎鬧的邊緣人的性格,只會讓自己更邊緣化;在社會上,逞兇鬥勇不怕找不到支援者,但絕對無法躍居主流。民進黨2000年靠著臺灣民眾不滿國民黨,以及藍營分裂當選,2004年運氣好又碰上“兩顆子彈”,綠營未來想要再靠這種可遇不可求的機會翻身,就像閩南語俗諺説的“阿婆生子,很拚!”

  而導致民進黨邊緣化的幾個關鍵因素,現在的消長都已經日趨明顯。第一是民意的向背:兩岸交流有利於臺灣,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臺股最近的大漲,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兩岸經貿的加持,接下來大陸觀光客、陸資大量入臺、兩岸簽署ECFA突破東協貿易障礙,拉動臺灣經濟的效果,未來還會更明顯。

  第二是國際情勢的改變,綠營過去總是認為,美國、日本暗助“臺獨”運動,陳水扁執政時更一廂情願認為美國樂見臺灣衝撞大陸,不但會暗自竊喜,民進黨做球讓美國取得挾臺灣威脅北京的機會,更是大功一件。民進黨這種想像,在布希政府任內,獲得美國政府部分“反中”人士唱合,曾經還滿像是回事。奧巴馬上任、國際金融海嘯改寫世界情勢,美國也全盤調整過去的戰略觀,日前在倫敦召開的G20高峰就是最佳指標。美國及亞洲主要國家都認知,唯有臺海和平才符合國際利益,民進黨那套想靠衝撞大陸在國際行走的招式,早就出局了。

  社評最後認為,民進黨的貪腐形象實在太嚴重了。臺灣這幾天有一則小新聞,提到有民眾家裏辦喪事向“立委”索取輓聯,還特別要求如果是民進黨“立委”,限于形象好一點的,讓綠營“立委”又憂心,又哭笑不得。這雖然只是小事一件,即可看出民進黨的社會形象有多差。這麼差的社會形象,不自我檢討,又講一堆背離事實,違反主流民意的事,除了達到民進黨內自我取暖的目的,能得到什麼好處。

 

 

更多精彩評論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