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民行 骨肉情:張志軍走出兩岸善緣

時間:2014-06-30 16:11   來源:台灣網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25日啟程赴臺,掀開兩岸關係新的一頁。臺灣佛光山創辦人星雲法師投書檯灣《聯合報》,期許張志軍走出兩岸善緣。

  兩岸從1987年臺灣開放探親以來,兩岸人民來來往往,路越走越寬廣。來往的人多了,也越來越能相互了解。兩岸關係就是這樣走出來的。兩岸關係若要繼續穩當地發展,就要堅定不移地繼續往前走。星雲法師説,人來人往,走久了,路就走出來了。

  學説閩南話 不準但心誠

  張志軍這次臺灣行,所到之處就是一片熱浪。張志軍25日臨近中午時分抵達臺北桃園機場,就馬不停蹄開始首度訪台行程。張志軍抵達桃園機場步出廊橋時,先用閩南話問候現場採訪的媒體記者“大家好”,而後又用閩南話向臺灣同胞致以“最親切的問候”:“臺灣鄉親大家好!”他説:“我可能講得不太標準,但我的心意是真誠的。”

  25日晚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宴請張志軍一行時,宴會之後雙方贈送禮品,但贈送有學問、禮輕寓意深。臺灣方面陸委會與國臺辦互贈“時勢正好”的琉璃擺飾和“福”字花瓶,均寓意兩岸和平成果珍貴美麗、福氣滿滿,但因琉璃、花瓶易碎,也需小心呵護。當前兩岸關係能呈現65年來最和平安寧的局面,當真來之不易,彌足珍惜,理應繼續加強接觸、溝通,不斷累積互信。

  26日下午,張志軍到知名鳳梨酥廠家—維格餅家五股總公司參訪,品嘗剛從生産線下來的鳳梨酥。現場記者問:“味道怎麼樣?”他用閩南話回答説:“好吃!”閩南話是臺灣地區主要方言,作為首位到臺灣參訪的國臺辦主任,張志軍的接地氣之舉,深獲臺灣媒體和民眾好評。臺媒評論説,儘管他講的閩南話不太標準、略顯生澀,卻不失真心與誠意。對於張志軍的親切問候,相信臺灣的老百姓也會開心回應“理厚(‘你好’的閩南話發音)”、“理厚”,兩岸愈走愈親。

  張志軍抵達臺灣桃園機場後,就用閩南話向臺灣民眾問好,可謂情真意切,這不僅拉近了他與臺灣民眾的距離,也體現了兩岸在語言上的共通性,更主要的是展現了他的親和力非同一般。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