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故土地圖是銘刻在兩岸同胞心中的文化紐帶

時間:2012-02-24 15:52   來源:中國臺灣網

  12年前的2000年龍年,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與臺灣有關機構和各界代表人士,共同發起了在海內外產生廣泛影響的《中華故土地圖》推廣活動;並在2001年的“龍抬頭”日(農歷二月初二),共同舉辦了北京長城腳下的海峽兩岸匯土儀式,于2003年春節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落成了用包括港澳臺在內的我國各區域名勝古跡處採取的原質土壤,經特殊處理後制作成的第一塊《中華故土地圖》。

  今年又逢龍年,海峽兩岸同胞商定將用共建中華親情林的方式開展《中華故土地圖》推廣龍年紀念活動,以用“聚木成林”的方式鞏固和發展“匯土成地”的成果,繼續體現和弘揚中華民族團結合力、和諧共生的文化精神。在2012年“龍抬頭”日,兩岸活動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在北京長城腳下,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發起實施的《中華故土地圖》推廣活動和共建中華親情林工程,它標志“海峽兩岸共建中華親情林暨《中華故土地圖》推廣龍年紀念活動”正式啟動。有其體現出的團結合力的精神內涵,已成為銘刻在海峽兩岸同胞心靈中的深刻文化紐帶……

  今年,海峽兩岸同胞共同開展“海峽兩岸共建中華親情林暨中華故土地圖推廣龍年紀念活動”如火如荼,實在大快人心。我們相信,這種“新興民俗風景線”形成的文化紐帶,必將把這深刻的紀念和珍惜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海峽兩岸同胞于今年啟動海峽兩岸共建中華親情林工程,是有著深刻精神內涵的,就是將中華傳統文化的五行學說中,“木”制約為“土”。將土作為組成地的基本元素,有著匯土成地之大道理。而共建中華親情林工程的林字,更是含義深刻,“林”是雙木組成。獨木不成林,人皆知曉,要知道走獨木橋是危險的。把無數獨木的基本元素組成森林,就能形成了團結壯大的能量,體現了局部凝聚于整體的宏大力量,同時也擴大了自身的底蘊,就具有了抗擊風暴的強大能量。

  由此可見,將《中華故土地圖》發展為兩岸共建“中華親情林”工程,不僅意味著活動底蘊的持續,而且意味著活動意蘊的升華。尤其將無數土聚成的地和無數木聚成的林,形成了團結壯大的能量,體現了局部凝聚于整體的宏大進程,實在令人關注。如果說,《中華故土地圖》推廣活動,將把我國各區域的土匯攏在一起,這樣,就“聚木成林”,“匯土成地”,體現了中華民族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

  可以說,《中華故土地圖》凝聚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通的智慧和滿腔熱血,以及海峽另一邊骨肉同胞落葉歸根的強迫心理,從這個角度來講,其意義特別重大,很值得進一步深入開展下去,為中華民族的強勢發展和早日一統而努力奉獻。

  我們看到,海峽兩岸同胞10年來在《中華故土地圖》推廣活動中和今年在籌辦海峽兩岸共建中華親情林工程中,已經成果斐然,令人注目。這都是兩岸同胞用自己的心血為代價來打造的。《中華故土地圖》也必將為紀念《中華故土地圖》推廣活動形成的新型民俗風景線,增添更為絢麗的色彩!

  正因為《中華故土地圖》推廣活動和今後要具體實施的共建中華親情林工程,凝聚著海峽兩岸同胞的心血和深切願望,我們將與臺灣同胞一起,竭盡全力地維護和發展這種銘刻在海峽兩岸同胞心中的文化紐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貢獻! (中國臺灣網網友:趙虎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