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社會關注“青貧族”議題

時間:2012-09-05 09:40   來源:台灣網

  臺灣《聯合晚報》4日發表社論指出,最近島內冒出來“青貧族”這個名詞,因為整個青年世代都有落入貧窮族群的風險。“黃金年代”是一去不復返了,很多人以感傷的情緒或理性的評估這樣預告著。社會開始注意“青貧族”的議題,而這個世代眼睜睜和“黃金年代”擦身而過,這種對比所産生的問題可能更嚴重。

  社論摘編如下:

  最近冒出來“青貧族”這個名詞,因為整個青年世代都有落入貧窮族群的風險。根據主計處最新的資料,臺灣未滿30歲、30至34歲、35至39歲3個組群的平均年所得,從40萬(新台幣,下同)出頭到65萬左右,都低於15年前水準。“30而立,40而不惑”,但現在三、四十歲的人,喂飽自己都很勉強,養家活口更是艱難,變成充滿困惑的一個世代。

  從歷史經驗看,一整個世代的“均貧”,未必是最大問題。20世紀前半,全世界都經歷過戰爭、疾病、經濟蕭條,很多人在顛沛流離中過了大半生。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的嬰兒潮,從戰後休養生息環境中展開童年,之後見證了大約半世紀的經濟起飛及和平繁榮。歐美國家把嬰兒潮世代的人生稱為“黃金年代”,起始點雖不富裕(現在的4年級生尚有燒煤球、穿麵粉袋衣服、父母標會籌錢的記憶),但之後的人生一路向上攀爬,在低房價和相對容易存錢的時代成家立業置産,如今在大致優渥的條件下可以或準備著退休。

  那個“黃金年代”是一去不復返了,很多人以感傷的情緒或理性的評估這樣預告著。嬰兒潮世代可安享晚年,消費力強到令精品名牌和養生醫療産業都瞄準銀發族市場,唯一挂心的正是下一代的前途。平均起薪不到3萬元的年輕人,在承平氣氛和父母呵護下出生,可能有頻繁更換手機、不喝白開水要喝珍珠奶茶甚至星巴克咖啡的生活習慣,如今面對的經濟現實卻異常殘酷。也所以,今天的年輕人不但可能要分享“青貧族”的命運,還有“由奢入儉難”的人生路途要適應,甚至有貧富差距(包括和父母世代的貧富差距)帶來的“相對剝奪感”要去克服。

  社會開始注意“青貧族”的議題,而這個世代眼睜睜和“黃金年代”擦身而過,這種對比所産生的問題可能更嚴重。從“靠爸族”如何自立,到健保、退休制的前瞻性規劃,乃至於上一代視下一代為“草莓族”,下一代氣上一代怎麼還在“佔著茅坑”,都會和這種時代背景息息相關。“新代溝”的問題值得思量籌謀。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