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臺灣服務業為何多“窮忙”

時間:2015-06-11 07:27   來源:台灣網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已經簽署2週年,但是由於島內某些政治勢力的阻礙,服貿協議依舊深鎖在臺灣“立法院”的抽屜內,連個審查的音訊都沒有。眼看著中韓自貿協定簽署,島內有識之士憂心如焚,希望兩岸服貿協議早日審查通過,嘉惠臺灣服務産業,因為臺灣出口的貨品或服務被自由貿易協議或經濟合作協議所涵蓋的比例不到10%,可是日本是18%,韓國是35%,新加坡是77%。臺灣服務業亟待轉型升級,留給臺灣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臺灣服務業眾生相。資料圖片

  服務好的背後,藏著一批“窮忙族”

  只要來過臺灣,一定會對臺灣各行各業的週到服務留下深刻印象。比如,便利店星羅棋佈,24小時不打烊,無論是在繁華的臺北,還是在偏鄉的小島蘭嶼,便利商店都提供著各種各樣的服務。有次記者到住處附近的7—11便利店購買南下高雄的高鐵票,陌生售票機上的複雜選項有些讓人不明所以,於是就請店員幫忙。當時他正忙著打理店內事情,卻二話沒説就很熱誠地過來,不但幫忙買好了票,還不厭其煩地把操作方法仔細解説了一遍。其實,便利商店的服務只是一個縮影,在衣食住行各方面,臺灣的各種機構都提供了貼心服務,特色明顯。

  臺灣服務業精緻細膩,以客為尊,聞名遐邇。但有島內媒體偏就唱反調,認為臺灣服務業不能只有態度好。看似杞人憂天,其實思慮長遠。比如,今天面對中國大陸或全球化競爭,臺灣準備好了嗎?除了服務態度好,島內業界還有什麼競爭優勢?擴大市場和強調創新,對臺灣服務業有多重要?

  有統計顯示,近些年服務業佔臺灣GDP的比重高達近七成,對經濟增長扮演著關鍵角色;但在同期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卻僅有五成多一點,甚至年年衰退。

  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就説過,臺灣製造業雖然發達,但服務業的競爭力遠不如亞洲四小龍中的韓國、香港及新加坡。理由之一是臺灣以批發、零售、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為主,在通訊、金融、商業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佔比比其他三小龍都低。更要命的是,由於現代服務業的佔比偏低,服務業對研發創新的投入隨之偏少。

  更直觀的一種説法是,由於“長工時、低工資”,臺灣服務業正成為不折不扣的“窮忙族”,看不到行業未來的前景。以酒店業為例,據一位資深業者透露,一般到新加坡的五星級酒店實習,月薪有4萬元(新台幣,下同),但一樣是五星級酒店,在臺灣月薪卻只有2.3萬元,因為島內僱主難得會給高薪。這名蘇姓業者深有感觸地説:“我去給臺北飯店業的人資主管演講,呼籲大家要對投入飯店業的年輕人好一點,才講完電腦還沒收好,就聽到他們轉頭討論,法定假日的補假要不要給薪……”

  薪水漲不上去,老闆們也是一肚子苦衷。在他們看來,高薪工作機會太少,首要原因就是服務業看似佔GDP的比重最大,但受困于島內市場規模,無法取得新的增長動能,蛋糕就那麼大,要多擠出來一塊漲工資,錢從哪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