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林毅夫。
這不由讓人想起1987年,文學家梁實秋在臺灣逝世。他留在大陸的女兒梁文茜聞訊急赴香港,焦急等候數日,仍未得到臺灣入境許可,最後抱憾而歸。在臺灣相關部門當年看來,拒絕梁文茜入境,理所應當。但是今天看來,是多麼無情,除了讓這位老人留下終生遺憾,沒有任何意義。會不會有一天,人們想到林毅夫,也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時過境遷後,才發現悲劇背後的理由,如此蒼白、全無意義。
2008年,林毅夫獲邀加入世界銀行時,一家臺灣媒體評論說,對此,“臺灣既不能居功,也不能沾光”。而林毅夫在臺灣的中學校長則引以為傲,認為是臺灣之光。實際上,自他成名以來,林毅夫從未掩飾他的臺灣背景,這個宜蘭子弟憑著自己的才智、勤奮、謙和及取得的成就,不但可以為臺灣增光,也可以為臺灣發展助力。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勢不可擋的今天,何不化解歷史恩怨,讓61歲的林毅夫在清明時節踏上歸途,一解鄉愁,也為兩岸再添佳話。(孫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