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蘿莉?

蘿莉是洛麗塔(Lolita)的縮寫,洛麗塔原指美國一部小說《Lolita》,後在日本引伸發展成一種次文化。“蘿莉”或“蘿莉塔”作為名詞用以指稱“女孩子”本身,或指稱“穿著蘿莉裝的女性”。但作為形容詞有時會專指“擁有蘿莉風格”,例如蘿莉裝(Lolita fashion)。
一個女生究竟是不是蘿莉,每人的定義都有不同:有以年齡(嚴格生理年齡)來分的,有以氣質(心理年齡、外表年齡)來分的,更嚴格的是兩項標準都要達到的,最後還有自己認為是就當作是的。不過普遍來說,必要的特徵就是“未發育完全”(或者尚未發育)以及“萌”(網絡流行詞,指可愛)。Lolita書中對于Loli年齡的定義是12-13歲,既正在成長中,馬上就要成熟但還沒有成熟的少女(不是兒童)。
一般來說LOLI給人一種保護欲。Lolita不單是一種服飾潮流,更是年青人表達情感需要的方式,或是彌補自信不足的自我保護武裝。一如發展心理學家艾力遜指出,年青人正處于“自我認識與迷亂”的階段,他們往往擁有童真與夢想,有擺脫現實規限的渴求,需要尋找自我,因此以不羈和野性挑戰傳統,期望得到別人關注、了解、認同和真正接納。
蘿莉的分類

Sweet Love Lolita
甜美可愛的小女孩。SweetLolita又可稱為BabyLolita。服裝顏色上以白色、粉紅色及碎花為主,裙身捆有大量的蕾絲花邊和蝴蝶結,款式非常可愛,皺折來做出的洋服來表現出可愛的洋娃娃形象。
Gothic Lolita
以黑色係為主,比Sweet Love Lolita 少了童真, 多了恐怖感的優雅和淑女的氣質。GothicLolita意指歐洲宮廷歌德式的娃娃打扮,以黑白色為主,特色是同樣擁有天使和魔鬼的特質,給人一種冷艷的感覺。由于打扮較成熟,所以最受OL客歡迎。代表的有Moi-meme-moitie、Mille Fleur等。
Classical Lolita
像貴族少女、小公主般的高貴, 看起來有點像Sweet Love Lolita,但比Sweet Love Lolita 更講氣質。服裝用料上是更精致的質料和手工,可以用豪華來形容。而色係的選擇也相對的多。
Punk Lolita
把Punk加進了Lolita, 覺得這是不完全的Lolita。
業界點評
臺灣的設計師與時尚評論家認為,東西方有文化差異,身材發展條件也有先天差別,且時尚的態度應該具有自我主張,而非透過心智發展仍不成熟的未成年少女來傳遞。
服裝設計師潘怡良表示過于年輕的模特“不適合時尚產業”。他舉例,世界上能受到大家喜愛的超模,如凱特摩絲、海蒂克隆等,都具有明顯的風格與強烈個人特質,這些都不是未成年女模能達到的境界。
模特經紀公司表示,近兩年明顯感到臺灣少女參選者暴增。在5日的臺灣凱渥 夢幻之星、新絲路名模復賽中入圍的55位女模里,就有超過20位未滿18歲。其中,年齡最小的參賽代表是剛滿16歲的陳澤寬,月底升高中。
臺媒評析
《聯合報》:面對“蘿莉風”各方意見不同,有人質疑此舉揠苗助長,有人卻主張“青春不留白”。當然,一個成熟的名模,必須要有“個性”,這就不是小蘿莉所能企及。但別忘了,人類社會也經歷過18歲就結婚生子的年代,成熟不是一個統一標準值。重要的是,社會和家庭要理性以對,才能鼓勵“蘿莉們”培養出自主的見解和性格。 【詳細】
《中國時報》:國際時尚界流行的“蘿莉風”也吹進臺灣。本來,青春就是無敵,沒有人能否認或壓抑年輕奔放的美,但如果這種美麗是成人世界賦予的濃妝艷抹、搔首弄姿,甚至伴隨的是錯誤的價值觀與不切實際的認知,那麼所引起的物化、剝削等抨擊,恐怕就絕非只是所謂“衛道人士”的反感而已。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