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公職不再是“鐵飯碗”?

時間:2010-03-22 14:51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網路評論特刊:深度幕後   

  本期策劃製作:趙靜                                                                                            查看往期<<

 臺灣修公務員“考績法”爭議難停  

 

  臺灣“公務員考績法草案”將於3月底出爐。這個增修了“三次丙等就解聘”新規的草案,在島內一石激起千層浪。儘管民間一片叫好聲,民調支援度也高達八成以上;但公務人員卻普遍抵制,甚至有人揚言要讓國民黨的選票流失3%。這項改革爭議,在島內已是越演越烈。

  爭執——500人打不到一個丙 

  從過去500名公務員打丙不到一人,到500人必須打丙15人,這就是現在“府”、“閣”、“院”、黨吵成一團的癥結。
  倘若一家民間大公司長期維持500人打不到一個丙等的考績制度,既不汰劣又不資遣,這家公司十之八九一定會垮臺;然而,為何臺灣當局這家“公司”,過去竟能維持500人無一丙的考績制度?  【詳細】

 

  聲音——能讓公職人員“怕”,可能是好制度 

  臺“考試院”將修改公職人員考績制度,引起較大反對,但從反對者所持的理由看,凸顯當前島內文官文化的真相。 【詳細】

 

  觀點——重點在過時的觀念 

  公務員該不該有淘汰機制?這個問題,不論公務員或非公務員,答案大概都是肯定的;但要問到什麼樣的淘汰機制才適合,答案肯定天差地遠。“行政院”與“考試院”為“公務員考績法”修正,在馬英九面前針鋒相對,既突出現有制度是非未盡明的缺陷,卻也凸顯文官對政治環境、主官風格的強烈不信任。 【詳細】

 

  建議——有決心也要講清楚 

  任何改革,縱然立意良善,但其中若有許多疑慮,讓被改革者無法心服口服,未來實施起來不只無法達到原先設定的目標,同時還會遭遇不必要的抗拒或阻力,因此我們雖贊成改革公務人員考績制度,卻呼籲“考試院”務必從長計議,通盤考慮,並且與公務員妥為溝通,澄清疑點,更要訂定周延的配套方案,否則,這一改革不只未見其利,可能就先受其害,那就得不償失。 【詳細】

 

  延伸——馬英九會因此吃苦頭嗎?

  這個原本是要一展改革形象而端出的大菜,卻因臺當局內部事先溝通不足,再度讓馬英九吃盡苦頭;未來如果不能妥善解決,不僅將對馬當局造成負面衝擊,對年底的“五都”選舉也會有嚴重影響。 【詳細】

       

 新聞背景 

  臺“銓敘部”研修“公務員考績法”改革,重點在“獎優汰劣”,訂定公務員的“退場機制”;若考績丁等或者累積3次考績丙等,將遭資遣或被要求提早退休。一場來自公務系統的“鐵飯碗保衛戰”自此拉開。

  面對公務員的反彈、“考試院”與“行政院”的不同調,馬英九3月21日發表聲明,力挺“考試院”改革現行考績制度,並提出改革三大方向:建立相對客觀務實的考評標準、設立申訴渠道與功過相抵機制、主管人員考評徇私不公應受嚴厲懲處。 【詳細】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