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定波:增進兩岸譜牒文化研討交流意義重大

時間:2013-08-23 08:1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安國謝氏宗譜

  首屆海峽兩岸民間譜牒文化交流大會日前在福建泉州舉行,以閩臺譜牒文化為主題的交流活動吸引了許多兩岸鄉親的關注。交流會上,兩岸嘉賓對閩臺族譜的文化內涵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大家認為,閩臺族譜文化並無差別,與地方誌、國史構成了我國三大志書體系,也是中華人文歷史的三大支柱之一。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譜牒專家朱定波認為,近年來,譜牒學正在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研究門類,增進兩岸譜牒文化研討交流意義重大。他説,中華姓氏的存在至少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兩岸同胞的姓氏一脈相傳,作為姓氏沿襲載體的譜牒,因此更具有重要意義。海峽兩岸的民間譜牒,能夠充分展示閩臺血脈相連的情緣。通過閩臺民間譜牒交流,能夠看到海峽兩岸悠久的地緣歷史淵源和深刻的社會根源,更能深刻認識到兩岸難以割斷的血緣關係。獨具中華文化特色的譜牒,讓兩岸同胞的心靈貼得更近。能夠增強臺灣同胞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兩岸譜牒文化如何進一步開展交流合作?朱定波認為,通過重點梳理閩臺各主要姓氏派系、支脈的繁衍遷徙、分佈和流向,不斷完善兩岸各姓氏在臺灣聚落的開基先祖及遷播臺灣的根系或世系;整理閩南先民開發臺灣、建設臺灣的歷史功績,不斷傳承閩臺姓氏族譜文化和人文歷史內涵;開展海峽兩岸民間譜牒互動交流的對接服務,不斷推進閩臺宗親的追源報本、尋根謁祖活動;通過對閩臺的祖祠家廟、祖墳古厝、昭穆字輩、碑銘匾聯、譜牒名錄、知名人物事跡記載等方面的補充完善……這些努力都將推動建立海峽兩岸融合為一體的譜牒文化傳承體系。 (劉益清)

  小知識

  譜牒,是記載某一宗族主要成員世系及其事跡的檔案,它以一定的形式記載了該宗族歷史,其形式和內容集中了檔案學、歷史學和文化人類學等學科的旨要。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